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日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提出,近年來,全區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田園、草原、森林、濕地、水域生態系統功能得到恢復和增強,為農牧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內蒙古深入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認真落實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全區年均造林綠化面積保持在1000萬畝以上,占全國年均造林面積的1/9。全區10.2億畝可利用草原落實禁牧和草畜平衡,劃定基本草原8.84億畝,人工種草面積連續多年穩定在3000萬畝以上,嚴格落實基本草原保護制度,建立健全草原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實施沙漠邊緣林草鎖邊工程,五大沙地林草蓋度均有提高,沙地向內收縮,全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減少"。呼倫湖、烏梁素海水面面積和水量恢復到合理區間,岱海退灌還水和生態補水工程取得積極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區森林覆蓋率達22.1%,較2013年提高1.07個百分點,森林面積3.92億畝,森林蓄積量15.27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44%,比2012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濕地面積保持在9000萬畝以上。基本農田林網控制率穩步提高。(記者 郭利平)
轉自:中國綠色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