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溫克旗:畜牧產業鏈 帶富一大片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6-17





      初夏時節,萬木蔥蘢。鄂溫克族自治旗伊敏蘇木巴音塔拉嘎查夏營地的養殖基地,伴隨著此起彼伏的“哞哞”聲,牛兒們在草地上悠閑地啃食著嫩草,飼養員烏尼爾在水槽旁啟動抽水機蓄水,引來幾頭牛咕咕暢飲。


      集體經濟從“輸血”變“造血”


      “我和丈夫在養殖基地的工作是飼養項目牛群,每月有6000元收入,還有合作社分紅、金融扶貧分紅9000元。我家也有10頭牛,還做些奶制品出售。”在這之前,烏尼爾跟其他貧困戶一樣,主要經濟來源是養牛,由于夫妻倆患有慢性病,女兒一直寄宿上學,一家人的生活十分拮據。2018年11月,她和丈夫成了嘎查扶貧項目牛的飼養員,依靠嘎查實施的肉牛產業,她對未來的生活越來越有信心。


      巴音塔拉嘎查位于鄂溫克旗伊敏蘇木中部,有牧業人口134戶297人,2016年識別貧困戶4戶8人,2018年均正常脫貧。


      2018年和2019年,嘎查申請扶貧資金159.33萬元,購進83頭西門塔爾育肥牛和1頭種公牛,建了養殖基地,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飼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牧民走致富之路。


      巴音塔拉嘎查草場面積45萬畝,水草充足,適合養牛。“經過兩年的繁育,基地現有大、小西門塔爾牛152頭,帶動貧困戶增收并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提高集體經濟生產造血功能。”巴音塔拉嘎查第一書記敖云說,我們打算將項目牛收益的50%用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10%用于鞏固脫貧成果,防止出現返貧現象,確保已脫貧牧民生活越來越好,徹底擺脫貧困;剩余的40%用于擴大再生產。


      嘎查集體經濟“牛”起來,帶動了脫貧戶增收致富。除了牛場飼養員和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參加勞動增加收入外,集體項目牛還為4戶脫貧戶每戶分紅4500元。敖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現在的行情,1頭3個月齡的牛犢能賣到1.5萬元左右,今年年底計劃出欄一部分,留出來乳牛犢擴大養殖規模。經過兩年發展,嘎查集體經濟收入達到85.7萬元。用敖云的話說,這才是有奔頭的產業。“在畜牧養殖扶貧實踐中,我們依托肉牛產業,讓貧困戶參與到產業鏈中,不僅授貧以魚,更授貧以漁,讓輸血變造血,在穩固脫貧中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借“金”生“金”拓寬牧民致富路


      距離巴音塔拉嘎查10公里的葦子坑嘎查,每天一大早,占德日準時出現在牧場里,為他的“寶貝疙瘩”添加飼草飼料。牧場里,一頭頭牛膘肥體壯,幾只小牛犢溜出棚圈在草地里撒著歡兒。


      38歲的占德日是葦子坑嘎查的脫貧戶之一。看著自家草場里的16頭肉牛,占德日底氣十足:“資金扶持讓我脫了貧,我也有信心通過養殖致富奔小康。”


      時間回溯到2016年,嘎查有貧困戶8戶19人,因缺少資金無力脫貧。嘎查第一書記根春走訪貧困戶家,幫他們謀劃脫貧的辦法。不久,嘎查實施了以“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將每戶36500元項目資金以借款形式投入到合作社,占德日等人每年分紅3660元;實施金融產業項目,每戶再分紅2750元。“去年嘎查投入扶貧資金99.2萬元,購買800只基礎母羊,嘎查集體飼養,今年接羔600只,集體經濟收入可達30萬元,每戶貧困戶分紅2000元。”根春說,另一個項目是將105萬元扶貧資金投入到合作社,發展大鵝養殖,為全蘇木92戶貧困戶分紅,每戶分紅640元。


      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方面,嘎查投入20萬元與肉食品公司合作,連續三年每年給集體分紅2萬元;投入100萬元購買900只基礎母羊,每年集體經濟增收15萬元;實施肉牛項目,每年為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如今,伊敏蘇木6個嘎查涉及集體扶貧項目31個,投入資金3615萬元,28個項目已產生效益。“去年嘎查集體分紅80.4萬元,嘎查均收益13.4萬元,消除了全蘇木嘎查集體經濟空殼村,貧困戶人均收入超過1.6萬元。”伊敏蘇木蘇木達呼木吉樂的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菜單式扶貧為貧困戶端上“可口菜”


      夏日的草地上,何美榮家飼養的數百只“金雞”正悠閑自得地覓食。


      何美榮是巴彥托海鎮巴彥托海嘎查貧困戶。這些雞寄托著何美榮和嘎查其他貧困戶致富的希望,今年收入有望達到戶均1.3萬元。


      脫貧攻堅工作中,鄂溫克旗大力推廣菜單式扶貧模式,整合全旗各部門政策、資金和資源,集中推出67項精準扶貧措施。何美榮就是菜單式扶貧“金雞項目”的直接受益者之一。


      貧困群眾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自身實際情況“按單選菜”,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脫貧措施。烏蘭托格嘎查第一書記杜恒說,這樣不僅把政策、資源等精準地指向了貧困戶,更重要的是讓貧困戶在新的產業發展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今年,該旗用于農牧業生產發展和牧區基礎設施建設等資金達5050萬元,培育了15個主導產業示范合作社,以資產入股、投工投勞、牲畜托養入社等方式,帶動395戶912名牧民實現穩定增收。


      除了產業做加法外,鄂溫克旗自主研發建立了脫貧攻堅大數據指揮平臺,對扶貧信息和成效實時在線監測、動態管理,實現脫貧攻堅組織實施和成效管理一網通,形成了“線上線下”緊密結合的指揮調度體系,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成為全旗脫貧攻堅工作的“中樞神經”。4年來,在大數據的助推下,打通識別、監督和共享“經脈”,實現了貧困人口精準識別、數據信息精準掌控、幫扶干部精準幫扶、幫扶措施精準落實、幫扶過程精準監控的脫貧攻堅“五精準”。


      2019年,鄂溫克旗實現區貧旗摘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05戶2844人全部脫貧。同時建立起脫貧利益聯結和產業脫貧長效機制,采取“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推動扶貧工作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實現了貧困群眾、貧困地區和扶貧企業多方共贏,形成了多元主體共同參與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的新格局。(記者 白喜輝 李玉琢 梅剛)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清明祭||梁學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學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