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空蔬菜"助農興農扶貧忙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6-28





    LOCAL202006272130000367345793939.jpg

      金花在采摘黃瓜。齊浩男攝


      “跟著科普基地栽種綠色蔬菜,種子是免費的,蔬菜是回收的,現在種田再也不用看天吃飯,旱澇保豐收嘍!”呼倫貝爾扎蘭屯市達斡爾鄉農戶金花因家中里收入來源少,贍養老人、撫養孩子成本高,貧困戶一直是她想摘卻摘不掉的“帽子”。2018年,蒙之花田園的徐繼霞找到她,不僅教授綠色蔬菜種植技術,還讓她在農閑到種植基地打工。不到一年的光景,這名蒙古族婦女摘掉貧困戶帽子的心愿就得以實現。


      助農、興農是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科技協會立足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定位,打造基層科協梯隊,以開展“信息化”跟蹤管理,創辦“特色式”示范基地,實行“培訓式”農技服務挖掘的基層“鄉土人才”。跟蹤指導、規范化生產、推廣普及適用技術,在呼倫貝爾市有效解決了貧困戶培訓路徑狹窄、技能接收不暢等問題。


      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科普工作服務成為當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潤滑劑”。“以智扶貧”不再是紙上談兵,農技協聯合體圍繞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升級、特色產業技術推廣、農村科技人才素質提升、產業扶貧實訓等實實在在的內容,正在為國貧旗縣送去大型農業技術指導,增強貧困地區群眾的科技意識和發展后勁。


      “以前當地農牧民種大田主要以玉米和大豆為主,產量沒保障,效益還不高,”深耕十年設施農業的徐繼霞指著大棚里綠油油的蔬菜向記者介紹著“太空育種”的來歷。2012年,徐繼霞通過呼倫貝爾市科協組織的培訓了解到產量高、品種好的“太空育種”。“太空菜的種子真的上過太空,它所包含的維生素是一般菜品的3到17倍,又被稱為‘濃縮食品’。”


      扎蘭屯科協從2016年開始與中國航天神州綠鵬集團、深圳農科院合作開展太空蔬菜在高寒地區種植試驗示范,與呼倫貝爾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及扎蘭屯職業學院簽訂了技術支撐協議,經幾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技術成果,對北方太空蔬菜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幾年來,協會成功引進航豐1號黃瓜菜等蔬菜新品種,協會現有蔬菜專業合作社2家,家庭農場5個,保鮮庫4個,產地蔬菜質量監測中心1個,推廣有機蔬菜、芽苗菜等蔬菜新品種8個,輻射5個蔬菜種植合作社,30多個蔬菜種植專業戶,推廣栽培面積1000多畝。采取“協會+合作社+專業戶”發展模式,協會成員年產蔬菜1000多噸,采取“田園直購、農超對接”等方式,把太空椒、太空黃瓜太空番茄、芽苗菜等蔬菜產品銷往扎蘭屯市區、阿榮旗等城區,實現產業收入100多萬元。同時解決20多個農村富余剩余勞動力就業,人均增加勞務收入20000元以上。


    LOCAL202006272130000494242666103.jpg

      姜傳利在西瓜地里忙碌。齊浩男攝


      有了好的品種,好的市場,關鍵看農牧區的農業科技能不能跟得上。“種這個菜真是個技術活兒!”達斡爾族農民姜傳利說,尤其是種植新品種更需要栽植、培育的技術含量。姜傳利最為感念的是,自從自己栽種了新品種蔬菜。不論刮風下雨,但凡約好的時間呼倫貝爾科協的技術專家從來都會準時準點到田間地頭講課、輔導。姜傳利說:“這些農業專家心里真是惦記著我們的生產生活!”


      農業技術上山下鄉,流動科普走村串鄉。2020年,呼倫貝爾市科協面向呼倫貝爾牧區、林區、農區延伸“智慧科普”服務手段,延續以年份為周期的科普主題年活動。


      “我們要大力弘揚‘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蒙古馬精神,豐富基層科普服務供給,打造4支具備農牧林地域特點的草原科普輕騎兵隊伍,深入基層開展科技志愿服務活動和系列主題活動。”扎蘭屯市科協主席辛財強告訴記者,“草原科普輕騎兵”就是要擴大科普工作的規模效應和社會影響,讓示范引領的“樣板間”效應激勵所有草原上的科普人一同發揚蒙古馬精神,以銳意進取,務實重行的工作理念團服務三農、造福人民。



      轉自: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提振信心 釋放潛力 市場明顯回暖 提振信心 釋放潛力 市場明顯回暖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