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賚特旗的“興安盟大米”賣到了全國各地;科右中旗額木庭高勒蘇木巴彥敖包嘎查村民依托旅游產業在家門口打工賺錢;科右前旗紅心村的水泥路已經通村入戶……近年來,興安盟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綜合實施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發展方式轉變、農民收入水平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升級等舉措,聚焦“美、綠、活”,持之以恒地做強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一場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正在興安大地如火如荼地展開。
聚焦農村更“美”建設美麗鄉村
以美為韻,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興安盟按照綠色發展、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全面推進生態保護修復與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2019年完成鎮村綠化面積5.5萬畝,村莊綠化覆蓋率達30%;扎實推進農牧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9%,規模養殖場(企業)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96%;扎實開展“改變生活從庭院做起”專項行動,全盟實現“門前四包”的嘎查村有726個。
以文為魂,傳承發展鄉風文明。興安盟扎實推進新時代農牧民素質提升“千村示范、萬村行動”,統籌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科普、健身體育“五大”服務平臺資源,大力開展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十進村”活動。通過百姓點單、專業制單、志愿送單、群眾評單、政府買單“五單制”流程,開展理論政策宣講、文明禮儀培訓、烏蘭牧騎演出、農牧業技術講解等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5000余次,組織進村宣傳宣講2100多場次,各類文藝演出1000余場。推行“積分超市”制度,建立文明團結超市202個,將道德行為變積分、用積分換商品,今年已發放商品折合102萬元,農牧民群眾追求文明風尚的意識日益增強。
聚焦產業更“綠”培育新型業態
興安盟牢固樹立綠色是農業本色的理念,凸顯全盟鄉村自然資源優勢,著力培育發展本土化、特色化、品牌化的農村新型經濟業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了一批農業新增長點,增強了綠色經濟發展新動能。
通過狠抓米產業“雙百雙千”工程、牛產業“雙百千億”工程和全域旅游,帶動全盟鄉村優勢特色產業轉型升級。興安盟累計“三品一標”獲證企業達到137家,認證產品297個,綠色有機認證面積152.85萬畝。打造“興安盟牛肉”“興安盟羊肉”“興安盟小米”“突泉縣溪柳大蒜”國家地標品牌,其中“興安盟大米”被授予“中國十大好吃米飯”的稱號,成為全國第十四屆冬季運動會唯一指定用米。
聚焦發展更“活”推進農旅融合
農旅融合是農業農村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城市消費需求的熱點所在。興安盟堅持創新激活農業農村發展新活力,進一步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通過發展旅游,培育生態游、鄉村游、觀光游、休閑游、農業體驗游等農旅融合產業,開發農業農村生態資源和鄉村民俗文化,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增收鏈拓寬,帶動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農業升級。
興安盟大力開發紅色資源、蒙元文化、生態資源,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完善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打響興安旅游品牌。目前重點打造了義勒力特花鄉小鎮、西哲里木蒙醫藥康養小鎮、烏蘭毛都草原旅游名鎮、白狼林俗小鎮、好力保鎮五道河子美麗休閑鄉村等特色村鎮80個。(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實習生 秀秀)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