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車入位、精準停靠、自動傾卸、軌跡運行、自主避障,一輛無人駕駛的電動輪礦車精準地完成各項規定動作后,順利通過礦山現場測試。
這是無人駕駛技術首次應用于國產礦用車上,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后世界第三個進入無人駕駛礦車研究領域的國家。
內蒙古北方重型汽車公司行政主管陳才說:“7臺車可替代至少9臺同型號有人駕駛車的工作量,整體收益率可提高49%。”
筆者走進位于包頭市稀土高新區高端裝備制造園區的金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萬平方米的寬大廠房內,一臺大型龍門鉆設備格外引人注目。數控設備主機前,操作工高月飛熟練地操作著設備按鈕,并不時地望向正在鉆孔的錨板。這是繼下料、拼裝焊接、機加工后,生產反向平衡法蘭的第四道工序,一臺龍門鉆滿負荷生產一天能完成約7個法蘭的鉆孔。
金海新能源是一家集風電設備研發、設計、咨詢、制造、銷售、安裝于一體的高端裝備制造企業。該企業以風電連接法蘭和塔架基礎的技術研發和替代升級作為切入點,研發出反向平衡法蘭、預應力錨栓組合件2項核心產品,并在新疆、河北、江蘇等十幾個省市區的40多個陸地、灘涂風電場中得到應用。目前,2項產品在技術上的突破,引領了全球風電結構系統新的發展方向。
“去年我們實現產能1500臺套、總裝機容量11231MW、產值10.39億元,分別為147家企業供貨。今年一季度,企業產值達到3億元,同比增長20%,比去年形勢還要好。”該企業包頭生產基地廠長毛志強說。
在園區另一家企業天順風能包頭分公司生產現場,機器轟鳴、焊花四濺,一個個風機塔筒組件前,緊鑼密鼓生產的技術工人與往來穿梭的專用作業車輛交相輝映,呈現出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
據天順風能集團副總裁陳偉明介紹,天順風能是全球風電塔筒制造龍頭企業。近年來,隨著我國風電行業政策的催化,風電搶裝潮如約而至,包頭分公司已形成20萬噸的年生產能力。2019年產值達到15億元,今年在疫情影響下訂單不減反增,預計實現產值20億元。
“我們生產的塔筒實現了無炭刨焊接,技術屬國內首創,可實現單噸工時為5.5小時,較其他風電企業單噸工時8至10小時,具有生產效率高、人工作業無毒無害等特點。”陳偉明表示,企業在包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稀土高新區良好的營商環境,尤其在疫情期間,不僅協助企業建立了周密的疫情防控體系,還為外地返包務工人員提供隔離場所,為企業快速復工復產、扭轉疫情下經營的不利局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脊梁,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引擎。今年,稀土高新區計劃實施中科智能機器人伺服電機、北方稀土醫療產業園等總投資19.2億元的重點高端裝備制造項目12個。積極引進天順風電10萬噸風機塔筒、浙江寶威特種變壓器、威豐電磁極薄取向硅鋼等項目,全力打造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作為稀土高新區3大主導產業之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聚焦科技創新,充分發揮3家國家級、54家自治區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作用,引導企業與研發機構合作共建創新載體,以技術創新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深入落實包頭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動計劃”,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基金、人才基金作用,落實“人才十條”“科技十條”等政策,依托東寶生物、英華融泰等引領型企業,建設一批數字化車間、工廠和云平臺,推動現代裝備制造企業向智能化升級,實現“化繭成蝶”。
與此同時,為有力保障裝備制造企業快速發展和經濟平穩運行,稀土高新區全力落實好企業用工、用電等各類要素保障,統籌解決企業人員返崗、生產物資運輸等問題。加大金融信貸紓困力度,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對因受疫情影響無法正常經營、遇到暫時困難、不能及時還款的中小微企業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采取展期、無還本續貸、信貸重組、減免逾期利息等措施,保障企業合理資金需求。
截至4月底,稀土高新區32家規模以上高端裝備制造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1.55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天順風電、泰勝風能、中車電機、金海新能源4家風電企業累計實現產值6.54億元,占裝備制造產業產值的21%。
如今,裝備制造在稀土高新區刮起“智造風暴”,一個智能化、高端化的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劉向平 賈婷婷)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