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天的稀土高新區,仍然沒有絲毫沉寂的跡象。在喜凱隆年產40萬噸鋁合金20萬噸工業型材項目現場,兩臺混合爐已隆隆作響開始了試生產。寬大的車間內,一組組銀色的鋁棒整齊排放在一旁,看起來十分搶眼。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個項目從今年3月開始建設,到目前供水、供電、燃氣及生活排污均已接通,項目建設已基本完成,這樣的建設速度是過去少有的。”
(圖片來源:互聯網)
和喜凱隆項目一樣,包頭稀土高新區重點項目正穩步推進。截至今年10月底,包頭稀土高新區119項億元以上重點項目總投資為689.2億元,當年計劃投資280.7億元,1-10月份累計完成投資263.6億元,完成2017年計劃的94%。其中一產2項,總投資4億元,當年計劃投資3.4億元;二產92項,總投資377億元,當年計劃投資205.9億元,占總項目數的77.3%,項目數居包頭市第一;三產25項,總投資308.2億元,當年計劃投資71.4億元。立項、規劃、土地、環保手續四項手續全部辦結104項,辦結率87.4%。截至目前竣工投產48項,預計年底竣工投產64項。
據介紹,今年包頭稀土高新區項目建設呈現出“關聯集中度高、土地利用率高、輻射帶動力強”的“兩高一強”特征,項目含金量進一步提升。
產業集中、關聯度高,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包頭稀土高新區項目主要集中在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鋁銅有色金屬深加工、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領域,其中稀土新材料及深加工就占了46項,全部項目建成后,園區稀土產業的規模將達到全國的1/3。鋁銅產業不斷延伸,現有88萬噸電解鋁產能,下游配套的鋁合金深加工能力達到130萬噸,所有電解鋁將全部就地轉化,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10萬噸粗銅也將全部加工成電解銅,并延伸到技術含量較高的超細銅絲、銅焊絲、特種合金等領域。新材料—伺服電機—工業機器人及無人機產業鏈、高速骨干光纖路由—大數據中心—電子商務、城市運營管理中心和其他大數據服務產業鏈也開始建設。
建設空間布局集中,土地利用效率顯著提升。特色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稀土深加工基地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在建和已建成標準廠房及配套服務設施50萬平方米,目前已進駐60多家企業,大多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性企業。通過土地集中連片開發,為包頭稀土高新區節省了大量的建設用地,拓展了未來的發展空間,使土地資源對項目建設的制約得到有效緩解。同時,由于配套服務的完善,企業拎包即可入駐,使項目建設的進度大大加快,不少項目當年入駐、當年見效,企業資金占用得到緩解,應對市場變化能力大大增強。
產學研結合進一步加強,大型科研機構的輻射帶動能力顯著提升。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包頭稀土研究院等機構與企業的關系日趨緊密,技術成果紛紛落地進入產業化,僅一年時間就有大型無人機、工業機器人、伺服電機、高純氧化鋁、稀土鈦合金、金屬表面處理等10多項成果落戶包頭稀土高新區,由此帶動包頭稀土高新區產業向高端邁進。
建設一批,儲備一批。在大力推進現有項目建設的同時,包頭稀土高新區還加大力度,儲備搜集并上報明年的重點項目。經過幾輪征集,共搜集并上報投資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14項,計劃總投資762.7億元。(張海芳)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