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海關將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作為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重要抓手持續推進,采取五項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簡政放權。持續開展“減證便民”,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由86種精減至44種,除4種特殊要求外全部實現聯網核查。8個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實現網上申報、網上辦理,全程無紙化申報比例超過99.5%;優化行政審批和監管服務,全部審批事項實現“一窗受理”,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主要業務應用率保持100%,爭取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擴大開放。落實落細國務院促進綜合保稅區發展21條措施,個性化制定特殊監管區分類指導和重點支持政策,推進呼和浩特、鄂爾多斯綜合保稅區封關運作,巴彥淖爾、七蘇木(烏蘭察布)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營等,多舉措保障各區域內企業于3月底全部復工復產。
創新監管。深入推進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統籌推動“兩步申報”“兩輪驅動”“兩段準入”業務改革,采取提前申報“提前審結、卡口驗放”等措施,全程對接企業物流信息“順勢監管”;關區符合“先放后驗”條件的礦產品全面實施先驗放、后檢測,對進口鐵礦石從逐批實施抽樣品質檢驗調整為依企業申請實施和海關依職權實施,大幅壓縮礦產品進口口岸整體通關時間;推動“雙隨機、一公開”向全執法領域拓展,實現全鏈條管理“選、查、處”分離,截至目前關區隨機布控查驗占比為97.4%,充分釋放改革紅利。
便企服務。對關區161家企業開展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調查,收集意見建議88條,找準企業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堵點精準幫扶,指導幫助企業積極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形成幫扶一家企業、解決一類難題、拉動一方經濟的服務效果。
提高通關效率。實時跟蹤報關單運行情況,落實職能部門“月監測”和業務現場“日監控、周分析”制度。不斷優化監管方式和作業流程,落實免予提交隨附單證等通關便利政策。開通二連口岸出口蒙俄農產品“綠色通道”,推出10條便利監管服務措施,通關效率提升近1倍。7月份關區進口整體通關時間37.59小時,比同期全國平均水平快0.96小時;出口整體通關時間0.18小時,比同期全國平均水平快2.01小時,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轉自:呼和浩特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