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經過多年全面綜合治理,近些年內蒙古科爾沁沙地呈現出流動沙地、半固定沙地減少,固定沙地增加的態勢,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發展。
據介紹,科爾沁沙地分布區面積9945萬畝,其中沙地面積5265萬畝,是我國第二大沙地。科爾沁沙地涉及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和遼寧省,其中內蒙古境內分布區面積8595.9萬畝,占科爾沁沙地分布區面積的86.42%。科爾沁沙地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治理,特別是2000年以來,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大生態建設和保護力度,科爾沁沙地治理規模不斷擴大,治理效果顯著。
內蒙古林草局治沙造林處處長張根喜稱,多年來,通遼市、赤峰市、興安盟通過鎖邊造林、織網治沙、以造代育、多元投入等主要做法,加大境內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同時,這些地方大力推廣機械沙障治沙、復合沙障治沙等先進技術模式,特別是應用聚乙烯紗網沙障、可降解纖維沙袋沙障,防沙治沙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內蒙古林草局介紹,3個連續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顯示,內蒙古科爾沁沙地的流動沙地減少139.15萬畝,半固定沙地減少180.92萬畝,固定沙地增加367.25萬畝。內蒙古科爾沁沙地林草蓋度持續提高,沙地向內收縮,部分地區呈現出“荒漠變綠洲”的景象,實現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轉變。(記者 王靖)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