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是農牧業大市,是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地區,農業用水量占全市用水總量85%以上,絕大部分依賴地下水。從2018年起規劃實施了以農業高效節水為重點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目前,全市累計投資60.3億元(其中項目資金48.4億元、整合資金11.9億元),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高標準農田570萬畝,建設了科左中旗100萬畝、開魯縣50萬畝、科爾沁區20萬畝集中連片示范區,實現年增糧食綜合生產能力10億斤以上,年節約農業灌溉用水6億立方米以上。
近年來,全市以農業高效節水為中心的農牧水利工作扎實推進。通遼市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2013年的0.55提高到2017年的0.623。2018年到2020年,通遼市計劃實施農業高效節水工程1000萬畝。目前,2018年400萬畝的建設任務已基本完成。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發展,對經濟發展乃至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水利越來越成為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和保障。
通遼市持續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和國家重點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等,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875.91平方公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推進引綽濟遼工程、LXB供水通遼支線工程、烏蘭哈達水庫供水工程等重點蓄調水工程前期工作;推進水利重點改革工作,完成小型水利工程水管體制改革,積極推進農業綜合水價改革,全面推行河長制。
科左中旗圍繞生態節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集成信息技術、創新手段、改革舉措,全域規劃建設高效節水現代農業示范區,在全國首創淺埋滴灌高效節水模式,全力打造全國生態綠色現代農業樣板。示范區覆蓋全旗20個蘇木鄉鎮(場)60%以上耕地,實現了節約農業灌溉用水和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雙贏目標,年節水1.9億立方米,得到了農業農村部和水利部的充分肯定。示范區重點規劃建設了42萬畝淺埋滴灌集中連片核心區,涉及5個蘇木鎮、73個嘎查村,全時推廣衛星導航精量播種、生物預警綠色防控,質量溯源智慧種植、水肥一體智能灌溉等先進技術,全面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現了農業生產、管理、灌溉、裝備現代化。
科爾沁區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也是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地區,農業用水占地下水使用量80%。近年來,科爾沁區累計投資12.8億元,建成以淺埋滴灌為主的高標準農田130萬畝,占全區耕地面積62%,年節水2.2億立方米,項目區地下水位上升50厘米,有效破解“產糧又缺水”矛盾。為進一步提高節水增糧生產水平,今年投資2.95億元重點打造了木里圖鎮20萬畝集中連片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核心區內全面應用淺埋滴灌、大小壟種植、水肥一體化等先進生產技術,實現了農業高效節水預期目標。建設了現代農業綜合服務平臺,集成推廣氣象數據采集、地埋傳感、綠色防控等信息化技術,全面提升了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通過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建設,科爾沁區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多贏,平均每畝糧食產量提高200斤以上,效益增加150元以上、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減肥30%、減藥20%、減機械作業費30元以上,省水50%、省地10%、省電30%、省工50%,夯實了糧食產能,促進了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實現了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科學利用,壓減地下水超采量60%。
科左中旗、科爾沁區是通遼市發展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實現增產增收節水的一個縮影。據統計,全市共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570萬畝,項目實施后,按玉米平均畝產提高70公斤、1.44元/公斤計算,572萬畝共增收5.8億元,實現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高標準農田的建設、無膜淺埋滴灌的應用,實現了節水、節肥、省工、增收的多效合一。全市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堅持以旗縣為單位,打破鄉村界限,重點圍繞基本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規劃項目地塊,確保集中連片推進。堅持“水、電、井、路、樹、技”六配套標準,“品種、播種、配方施肥、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機耕、機收、秸稈還田”八統一原則,確保一步到位建成高標準農田。全面推行“一增四改”“水肥一體化”等標準化生產技術,建立健全長效運行管理機制,同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配置精準計量設施,實現智能化水電雙控。通過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高標準農田,農業生產實現了“一提、兩增、三減、四省、五促進”的綜合效益,有效緩解了地下水下降趨勢,帶動全市生態環境整體性好轉,實現了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共贏,走出了一條生態脆弱地區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轉自:通遼市人民政府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