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山西省平臺經濟集聚集群發展,打造政策洼地和環境高地,招引培養一批獨角獸企業、準獨角獸企業和高成長性的瞪羚企業,形成新經濟增長極,山西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山西省促進平臺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政策結合平臺經濟特點和企業發展差異化需求,創新服務、創新生態,多維度支持平臺經濟發展。
財政支持: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加強財政支持力度。從今年至2025年,以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2020年稅收省級分成為基數,省財政將每年省級分成增量部分全部返還山西綜改示范區管委會,支持山西綜改示范區結合平臺企業情況統籌制定招商引企獎勵政策。山西綜改示范區按照現有“3+26”企業扶持政策,落實“普惠政策清單化、培育政策公式化、協議政策字典化”要求,對入駐本區的平臺企業在房租、引進人才、自主創新等方面給予資金補貼。
政策要求山西綜改示范區充分利用商務樓宇等存量資源,建設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平臺經濟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總部基地等,保障平臺企業梯度發展需要。對認定的“雙創”基地給予房租和運行費用補貼,對在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的企業,以及獲得國家級“雙創”基地的創新創業載體給予資金獎勵。
山西綜改示范區將培育引進一批與平臺經濟發展相配套的財務、審計、法律、知識產權、檢驗測評、系統安全、營銷策劃、商務咨詢等專業化服務企業。對于示范帶動性強的現代服務業集群,通過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政策給予支持。
創新服務:建立科技創新生態
山西省將在山西綜改示范區開展平臺經濟稅務管理服務創新試點,為平臺企業以及平臺內經營的自由職業者提供代開增值稅電子發票等適應數據要素特點的稅收服務,保障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平臺企業投入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費用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支持平臺企業通過產學研合作,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創新平臺建設。按照《山西省支持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等科技創新政策,對平臺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重大關鍵技術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等,給予獎補支持。
積極開展政校企戰略合作。建立政校企戰略合作長效機制,支持山西財經大學開展平臺經濟發展模式研究,統籌整合高算和大數據等資源,形成平臺經濟數據、算力、算法方面的研究體系。
同時集聚重大科技資源。推動平臺企業與國內外名校名院名所開展交流合作,爭取在我省設立分支機構或產業技術研究院。鼓勵平臺企業與國家大科學裝置、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科技創新資源對接,利用國家平臺的人才、技術優勢,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集聚人才:支持重大項目建設
支持企業引進人才。建立“人才+項目”引才機制和“創新+創業”一體化人才配置機制,集聚國內外高層次人才,按照《山西省建設人才強省優化創新生態的若干舉措》等規定,落實住房、子女入學、家屬就業等方面優惠政策。
加大項目資金支持。對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優先納入省重點工程和省轉型標桿項目,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省基本建設資金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給予重點支持。
重點支持發展潛力巨大、商業模式獨特、細分領域優勢明顯的電子商務平臺企業申報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數字商務企業。對平臺交易規模超過5億元、同比增速達50%以上的電子商務平臺企業,通過現代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給予重點支持。
推動平臺經濟與產業深入融合,打造一批具有行業帶動力和影響力的產業供應鏈平臺,通過省級技術改造資金、省級專項資金給予重點支持。鼓勵引導省內龍頭物流企業與平臺企業統籌建設物流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共享既有物流載體、信息平臺和運行網絡,構建適應平臺經濟發展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專項基金:培育獨角獸企業
招引國內外獨角獸企業。對綜合總部、區域總部或功能性總部注冊落戶山西綜改示范區并完成實際到位投資的獨角獸企業和準獨角獸企業,山西綜改示范區在本政策基礎上再研究專項支持政策,進一步加大對生產、科研、用地用房用電、投融資、人才引進、應用場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升為企服務效能。
實施獨角獸企業培育工程。建立全省獨角獸企業培育庫,遴選一批具有高成長性的準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入庫,進行重點培育,推動境內外上市和并購重組,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
設立獨角獸企業培育專項基金。按照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市場化運作原則,建立總規模200億元的獨角獸專項基金。通過市場化股權投資運作機制,引導各市產業投資基金、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向獨角獸企業、準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傾斜。鼓勵各類金融機構針對獨角獸企業提供個性化金融創新產品。
創新政務服務方式。積極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人工智能+政務服務”,推動教育、社保、醫療等130項個人服務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推動就醫結算備案、社保卡申領、戶口遷移等70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省內通辦”。支持數據資源開放共享。
構建公平競爭發展環境。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允許各類主體依法平等進入。探索推進行業準入、商事登記、業務許可、行業監管等重要環節的改革創新試點。加強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監管,形成公平競爭、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齊澤萍)
轉自:山西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