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叮鈴鈴”,2月26日7:00,在晉能控股煤業集團塔山煤礦調度中心,清脆的電話鈴聲響起,調度員沈明接起電話,認真記錄著早班井下工作面作業的詳細情況。地層深處,礦工們“戰斗”得熱火朝天,大家的心里只有一個目標——多出煤,出好煤。
多供一噸煤,多暖一方人。一車又一車的山西煤炭正在源源不斷運往全國,為千家萬戶送去溫暖與光明。
2021年四季度,山西堅定扛起調煤保電政治責任,加強外供煤炭、外送電力保障,堅決完成能源保供任務。截至2021年12月31日,向16省區市累計發送電煤4356萬噸,合同完成率106.15%,圓滿完成了國家下達的保供任務。
山西省委書記林武表示,作為國家重要綜合能源基地和電力外送基地,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堅決扛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政治任務,以實際行動彰顯能源大省的責任擔當。
2021年,山西再次交出一份亮眼的能源供給成績單,全年實現原煤產量12億噸,完成發電量3826億千瓦時,煤層氣產量達95億立方。
堅定扛起責任周密部署展現山西擔當
2021年以來,國際市場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國內電力、煤炭供需持續偏緊,煤炭市場出現了煤價高企的局面。山西發揮能源大省的使命擔當,力爭增加煤炭供應,動態穩定煤炭價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支援各兄弟省份經濟建設。
時針回撥到2021年9月29日,山西與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天津等14個省(區、市)簽訂四季度煤炭中長期保供合同,保障能源供應。根據要求,中央駐晉煤炭企業將保供天津、福建、河北、廣東、遼寧等5個省市,晉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對接廣西、江蘇、吉林、安徽、上海、浙江等6個省區市,山西焦煤集團承擔河南省保供任務,華陽新材料集團承擔海南省保供任務,潞安化工集團承擔山東省保供任務。
兩天后,山西省委書記林武主持召開現場調度會,要求能源保供要努力做到“三穩”,即穩定保障能源生產、穩定保障電煤供應、穩定保障發電供電。
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藍佛安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對安全生產、穩定價格、儲氣調峰、供給供暖等具體工作進行調度安排。
一個個精準有力的部署要求,彰顯出山西心系兄弟省份的情懷與責任——
在煤炭供應上,加快產能核增進度,合理組織煤炭企業增產,有力有序釋放煤炭優質先進產能,根據煤質匹配、運力銜接、資金保障情況,追加湖南、重慶兩省份183萬噸電煤保障合同。
在煤價執行上,積極落實國家有關要求,省屬煤炭企業5500大卡動力煤坑口價格不超過1200元/噸。2021年11月7日零時起,價格調至900元/噸。
在電力供應上,建立預警機制督促企業增加電煤庫存,強力推動臨停機組恢復并網。實時掌握發電企業電煤庫存情況,加大掛牌督辦力度。
一項項逐級落實的保供任務,托舉起山西能源戰線合力攻堅的團結與力量——
山西省發改委印發《山西省調煤保電保氣和冬季保取暖工作方案》,明確29項重點任務,建立調度預警、督導督辦、定期通報等工作機制,對電廠存煤、非停機組恢復并網等重點工作進行通報,重大問題掛牌督辦。
山西省能源局成立保供工作專班,建立“日報告、半月通報、月總結”工作制度,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和省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系,解決任務推進過程中的矛盾問題。
山西各有關部門及煤炭企業全力以赴投入到能源保供工作中,把能源保供作為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政治任務,為經濟社會發展筑牢“安全線”。
據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李晉平介紹,為推進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全省煤炭企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強生產調度,充分釋放煤炭產能,努力增加煤炭產量。
“責任當前,只有必答題,沒有選擇題。”李晉平鄭重承諾,如果各省再有需要,山西將繼續全力保供。
產供儲銷統籌攻堅克難傳遞山西溫度
在山西長子縣地下530米處,一塊塊電煤洗選完畢、蒸騰著水汽,從采煤工作面采出,裝運上專用線。約一天之后,這些電煤便運達200多公里外的河南省,用于保障當地兩家重點保供對象的發電供熱煤炭儲備。
“如果你現在站在大秦線的邊上,一定可以看到萬噸電煤向東流的壯觀景象!”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貨運調度室的工作人員這樣形容山西電煤發運的狀況。
大秦鐵路是山西煤炭外運的“大動脈”。一列列滿載煤炭的重載列車在山西大同大秦鐵路湖東站集結、始發,猶如一條黑色的“煤河”奔向渤海灣港口。
自國家下達電煤保供任務后,山西省能源局按照各煤礦企業的產能情況、年初簽訂中長期合同情況將任務進行了細化分解。
作為山西省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晉能控股集團負責四季度和東北地區的保供任務,兩項合計2070萬噸。為確保高質量完成保供任務,集團開足馬力加緊生產,協調組織洗選運銷各環節,將所有煤炭資源全部作為電煤保供資源量,由煤炭運銷總公司統一調度,統一安排,按照既定保供任務和保供對象,嚴格按計劃安排組織發運。
“誰完不成任務,就摘誰的帽子。”晉能控股煤業集團董事長王存權鐵腕保供。最終,該集團提前10天完成了保供任務,超計劃25.8萬噸。于此同時,以低于市場的價格供應電煤,2021年累計向社會讓利約365億元,其中,保供煤讓利約21億元,10月保供煤均價較市場均價低533元/噸。
晉能控股集團董事長郭金剛明確表態,在市場需求居高不下的形勢下,寧肯損失自身利益,也要顧全大局,維護煤炭市場的價格穩定。
天蒙蒙亮,在山西焦煤山煤國際霍爾辛赫煤業,工人們正進行下井安全宣誓。“牢記安全宣誓、牢記親人囑托;嚴守安全規章、嚴守操作規程;履行安全職業、加強自我管理……”
安全是煤礦開采的基石。安全宣誓是礦工們每日下井前必須進行的環節,有助于提高工人們的井下安全生產意識。通過精益安全管理和優化生產組織,霍爾辛赫煤業提升了礦井本質安全管理能力和事故超前預防能力。目前,日均生產能力達到1.2萬噸以上。
山西省能源局發布的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山西共有生產煤礦703座,合計產能122890萬噸/年,同比新增18300萬噸。“在去年保供形勢最緊張的9—11月份,山西煤炭增量占到全國煤炭增量的80%以上,為全國煤炭穩定供應做出了突出貢獻,受到國家發改委通報表揚。”山西省能源局局長姚少峰略顯自豪。
2021年7月以來,山西省煤炭日均產量保持在330萬噸以上,月產量保持在1億噸以上,全年實現原煤產量12億噸,同比增長10.5%。
當前,“燃煤之急”正逐步緩解,大家緊揪著的心也在逐步放下。而在這背后,是山西煤炭企業無私的奉獻和煤礦工人辛苦的作業。正如李晉平所說:“國有企業在關鍵時期體現了他們的責任和擔當。”
綠色智能開采能源轉型邁出山西路徑
綠色發展,一方面靠可再生能源的拓展,另一方面靠的是對傳統礦山的技術改造。
在晉能控股煤業集團塔山煤礦智能化調度指揮中心,集團科技信息管理部副部長匡鐵軍正通過大屏幕觀察井下采掘設備、通風、運輸等實時數據,分析判斷當前井下的安全生產狀態。在這里,工作人員可通過視頻監視平臺實現對安全生產等各類實時數據的“一目了然”,并確認井下皮帶、泵房、變電所在巡檢機器人的輔助下是否正常運行。
“從2019年建設至今,智能化系統結合巡檢機器人,很多崗位實現了無人值守,減少作業人數108人,年降低人工成本數千萬元。”塔山煤礦董事長宋銀林享受到了礦井智能化帶來的收益。
5G+智能采煤、5G+智能輔助運輸、5G+無人機巡檢……從過去的“人工操作”到如今的“智能啟停”,山西把煤礦智能綠色開采作為煤炭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推進綠色開采過程中積極采用智能化技術,勇于探索綠色開采的智能化路徑。
“我們從‘煤黑子’到‘煤亮子’全是企業發展智能化的結果,我要發揮自己的工作優勢,為企業發展貢獻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同忻礦綜采隊技術主管王亞軍深感責任重大。
山西焦煤集團馬蘭礦職工盧閆滿也嘗到智能化帶來的“甜頭”:“過去采煤機每割一刀煤,需要司機現場操作,工作面142根支架要一根一根移動。如今,在距離工作面1公里外的集控中心,我們就可以遠程操控,工作面只剩下了巡檢工,避開了煤塵、頂板這些危險因素。現在七八個人就可以干過去十幾個人的活,勞動強度也大大降低。”
經過一代代煤炭人與煤礦水、火、瓦斯等自然災害斗智斗勇,如今在山西,矸石從哪里來回哪里去,礦井污水100%凈化處理復用,瓦斯“束手就擒”發電取暖……
驅車一小時,記者來到位于太原市西北方向的東曲礦,這是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下轄的主力生產礦井之一。目前,該礦井28802工作面已完成采空區矸石試驗性充填。
“之前礦井產生的矸石絕大部分都是升井后運送到排矸場,然后通過逐層壓實、黃土覆蓋、分層堆放、綠植覆蓋的方式進行處置。雖說環保指標符合國家要求,但從長遠考慮,這樣的處置方式遠遠不夠。”東曲礦總工程師劉向忠向記者談起礦山采用矸石充填項目的初衷。
據介紹,該項目運行流程是將選煤廠洗選之后的矸石通過管狀皮帶運至井口返矸倉,通過排矸通道輸入井下采空區,實現了“采煤不見矸,矸石不外排”。該項目成為全國第一個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矸石充填開采項目,也是山西省第一個成功落地的矸石充填開采項目。東曲礦的煤矸石治理之路,讓礦山漫山綠染,礦區變為景區,讓煤炭能夠更“綠”。
近年來,山西省在能源領域綠色低碳發展上取得顯著成效,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到68%,新能源裝機占比達到30%以上,煤層氣開發利用水平領跑全國。
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藍佛安明確表示,2022年山西要推進煤礦智能化改造,加快5G智慧礦山建設,再建成20座智能化煤礦、500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全省將不斷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深入實施煤炭綠色開發利用行動和可再生能源倍增行動,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真正讓綠色成為山西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省委書記林武擘畫山西能源轉型發展藍圖。
借改革活水,加快動能轉換,堅如磐石的決心和意志,讓山西在發展的航程中挺立潮頭,昭示出不辱使命的發展情懷——讓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煥發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轉自: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