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山西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提到,到2025年,煤炭產能穩定在15.6億噸/年以內、煤炭產量保持在14億噸/年,煤礦數量900座左右;煤層氣抽采量力爭達到200億-250億立方米;鋁土礦產量達到7000萬-8000萬噸、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50%、礦山數量60個左右;鐵礦產量達到6000萬噸、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20%、礦山數量230個左右;銅礦穩定在1100萬噸左右/年、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40%、礦山數量20個左右;金礦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40%、礦山數量20個左右。對部分特殊煤種和稀缺煤種(主焦煤和無煙煤)進行戰略儲備,戰略儲備礦產地數量為10處左右。
總體布局方面,《規劃》指出,根據全省國土空間布局、生態本底、綜合承載能力、資源稟賦和地質工作實際,優化礦產資源總體布局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區域布局,統籌全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加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促進能源資源基地、國家規劃礦區、重點勘查區、重點開采區、戰略性礦產保護區等建設,服務“一群兩區三圈”城鄉區域發展新格局。
其中,能源資源基地建設中提到煤炭基地建設:煤炭是山西省傳統優勢產業,是穩定經濟的壓艙石,按照堅持優化能源結構布局、堅持高端多元低碳發展方向、堅持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的原則,大力推進晉北、晉中、晉東三大國家級煤炭基地建設。晉北基地著力鞏固動力煤優勢,堅決兜住保供底線,狠抓綠色低碳技術公關,加強煤電產業機組靈活性改造;晉中基地發揮煉焦用煤全產業鏈優勢,推進“煤-焦-氣-化”一體化發展,妥善解決歷史遺留探礦權轉采礦權問題,突出煤礦智能綠色安全開采和瓦斯抽采循環利用;晉東基地做好優質無煙煤資源保護性開發,有序釋放先進產能,面向煤基清潔能源和煤基高端石化產業兩大方向,打造高端煤化工產業集群,提升煤炭清潔高效深度利用水平。
《規劃》提到,落實全國規劃確定的27個國家規劃礦區,涉及煤炭、煤層氣、鋁土礦、晶質石墨4個礦種。劃定32個重點勘查區、19個重點開采區及10個戰略性礦產保護區,以及結合山西實際,保障能源資源安全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合理確定重點、限制、禁止勘查開采礦種。
另外,《規劃》對保障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作了安排。依托環太原、忻州盆地豐富地熱資源等優勢,加大地熱、干熱巖、淺層地溫能等清潔能源規模化開發力度,促進太忻一體化經濟區低碳發展。按照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打造全國知名新材料產業集群、建設世界級旅游康養目的地等重大戰略定位,在環太原、忻州地區積極布局砂石資源,推進大型、特大型砂石料的集中成片開發利用,鼓勵利用尾礦尾渣、石粉、泥粉、建筑垃圾等研發新型建筑材料。(文靖)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