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一年之計在于春,山西各地的社會經濟發展都開啟了加速模式,那么針對改善營商環境有哪些堅持、哪些創新?
大同
不動產登記中心小窗口解決辦不成的“大事”
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近日,大同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在不動產登記服務大廳設置“辦不成事”反映反饋窗口,意在解決企業和群眾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時遇到的堵點、難題及合理訴求,保障“應辦成盡辦成”。
3月13日上午,市民謝女士前往不動產登記大廳辦理存量房轉移登記時,從大廳咨詢臺了解到,她現場提供的身份證號碼與原房屋所有權證上的身份證號碼不一致,工作人員告知此類情況暫時不能辦理,需出具相關部門證明后才可正常辦理。無奈之中,謝女士看到了大廳的“辦不成事”反映反饋窗口,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她向窗口工作人員反映了自己的情況。工作人員了解后,立即啟動聯動機制,聯系相關科室分管領導及負責人,針對此項業務如何辦理進行梳理、研究、討論,最后終于找到了政策依據,在當天上午幫助謝女士解決了難題。“如果讓我自己去解決這個身份證號碼不一致的問題,沒有十天半個月跑不下來,幸虧有這個反映反饋窗口,當天就解決了問題。‘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雖小,解決的卻是群眾的‘大事’。我要為這個小窗口點個大大的贊!”
長期以來,辦事群眾線上或線下提交申請材料后,未能得到成功受理和審批,或群眾多次來大廳未能解決問題等有關情況時有出現,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后,可以直接向窗口工作人員提出問題和建議,工作人員詳細記錄并通過統一的系統反映給相關部門,甚至成立專班,分析原因,快速解決,讓群眾辦事不走彎路、少跑腿。“‘辦不成事’反映反饋窗口的設置,既可以讓企業和群眾對窗口服務質量進行有效監督,及時反饋存在的不足,又能夠督促各窗口工作人員轉變工作作風,認真落實首問責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這種自我加壓的監督方式,是增強服務意識的有效舉措,能夠真正使辦事人員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接近群眾、工作上為了群眾,使為民服務成為自覺的行動。”大同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將以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為起點,繼續加大創新服務舉措力度,積極轉變工作作風,貼心服務辦事群眾。
政務創新一小步,民生福祉一大步。大同市平城區人大代表呂志剛認為,“辦不成事”反映反饋窗口其實是政務部門的一個“兜底”服務,給群眾拓寬了傾訴或尋求權威答案的渠道,讓大家心里更有底;也有利于職能部門聽取群眾意見,對有關問題實現“未訴先辦”;還可實現信息互通、有效聯動,提升政務服務水平。(郭斌)
朔州
經濟開發區“拎包就能住”只等企業來
項目建設是穩增長的有力支撐,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朔州經濟開發區作為朔州市項目集聚的主平臺、項目建設的主戰場,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實施“工業強區、轉型高地”為發展戰略,科學謀劃、聚力攻堅,堅持把項目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功能,高質量引進優質項目,高效率推進項目建設,高標準提升營商環境,以項目建設新成效構筑發展新優勢。
3月14日,在朔州市亮蘭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加工聚氨酯不銹鋼篩板,這批產品也是企業從開年到現在加工的第四批訂單產品,日加工量可以達到200多塊,產品加工好之后,全部銷往內蒙古。
坐落在朔州經濟開發區新興產業園區中小制造業產業集聚園內的朔州市亮蘭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不銹鋼材料加工、銷售、倉儲、配送為一體的專業化企業。公司去年8月入駐園區內的標準化廠房后,當即就投入到生產中,“拎包入住”的便利條件讓企業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朔州市亮蘭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廠長周玉生告訴記者:“我們搬進來就能投入生產,給企業節省了很大一部分時間和資金。我們企業主要生產礦山不銹鋼篩板和聚氨酯篩板,全年加工原材料是1200噸,生產成品是50000塊,年產值是2100萬,創利稅是600多萬。”
為了給入駐企業發展提供最優質、最便捷、最實在的服務,加快推動招引項目快速落地、達產,朔州經濟開發區牢固樹立“項目是第一支撐”的理念,全力加快項目建設。今年,全區推進建設一批基礎工程、民生工程,讓項目建設實現大提升,全力提高產業集聚綜合承載能力。
朔州經濟開發區創新投資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副經理程子璇感慨地說:“圍繞項目建設大提升,今年我們重點實施新興產業園區科技創業園標準化廠房一期工程,建設標準廠房30座,包括兩層的鋼結構廠房和適合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的多層廠房,全部完成九通一平,讓企業實現‘拎包入住’,入駐即開工。同時,還配套建設集公寓、超市、餐廳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全力打造標準最高、服務最好、環境最優、功能最全的服務平臺。”
除此之外,還有多項基礎設施項目也將陸續進行開復工建設。朔州經濟開發區以“項目工地就是陣地、項目現場就是考場”和“一切圍著項目轉、緊緊盯著項目干”為導向,持續推進項目建設力度,強化項目要素保障,全力推動項目建設提速增效,為全區實現“六大提升”,創優營商環境夯實基礎。
朔州經濟開發區副總工程師雷功表示:“今年,我們經開區為實施‘工業強區,轉型高地’發展戰略,將大力推進項目建設攻堅工程,在壯大綜合實力上實現大提升。計劃實施項目68個,包括續建項目38個,新建項目30個,總投資477億元,涉及產業轉型項目,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其中,基礎設施項目16個,總投資76億元,為招商引資‘筑巢引鳳’和產業項目‘拎包入住’奠定堅實基礎。”(王晉飛通訊員豐慧魏文)
晉中
深化“放管服”讓這里成企業投資“洼地”創新“高地”
3月4日是今年3月份的第一個星期六。當天,介休市自然資源局不動產登記窗口啟動了晉中市首個“周末不打烊”服務,為辦事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辦事體驗,把優化營商環境的實事辦進企業和群眾心坎。作為當地重要的招商引資工程,衡實睿拓職業高中就在這一天領到了“周末不打烊”后的首張不動產權證書。
一流的營商環境是最好的“梧桐樹”、最大的“吸鐵石”,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競爭力。2022年以來,晉中市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一體推進省委、省政府關于落實“五有套餐”、打造“五個環境”、推動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等重大戰略工作,強力推動市場主體倍增,激活經濟發展“一池春水”,讓魅力晉中成為企業投資的“洼地”,讓活力晉中成為企業發展的“旺地”,讓實力晉中成為企業創新的“高地”。
作為轉型綜改的主戰場之一,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晉中開發區在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和晉中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的全力支持下,認真謀劃、積極準備,確保了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的順利實施。今年2月,在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晉中開發區政務服務中心,張女士拿到了晉中合一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這是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實行后,晉中首個以登記確認方式注冊成立的企業。
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晉中開發區政務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的推行,借鑒了“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經驗,構建了“自主申報+信用承諾”,以登記確認制代替行政許可制的全新模式,進一步精簡了申請材料,瘦身了流程環節,最大程度尊重了市場主體登記注冊自主權,對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投資活力,促進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山西豐礦安然智能鐵路運輸股份有限公司“豐安專用鐵路工程”項目,是介休市招商引資項目,已列入山西省儲煤基地、國家級重點工程項目。為全力做好項目的前期手續辦理工作,助力項目早日開工建設,介休積極探索“拿地即開工、交地即交證”的服務新模式,由不動產、行政審批、規劃等多股室組成工作專班,主動深入企業,精準提供服務,同步并聯審批,優化工作流程,全程指導企業收集資料、繳納稅費,并提前介入進行權籍調查、系統落宗,有效推動項目快速進場施工,讓企業盡享便民利企政策紅利。
在靈石,該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聯合當地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針對山西現代鑫源牧業有限公司需要辦理的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并就辦理條件、必要材料、辦理流程及各項注意事項等問題,為企業負責人及辦事人進行了詳細講解,避免“來回跑、跑來回”,給企業吃上了“定心丸”,有效促進了該企業項目平穩推進。
“本來還擔心辦證會拖延很長時間,沒想到有專業的審批人員上門和我們對接,讓接下來的辦理流程更快速更高效,為我們省去了不少麻煩,讓企業有了更多時間謀發展。”山西現代鑫源牧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高金柱表示,會盡快辦理好全部手續,爭取早日正式投產。在榆社,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該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通過積極開展政企服務“上門辦”活動,先后前往晉中瑞達公交有限公司榆社縣分公司、榆社縣平安出租有限公司,詳細了解企業基本情況及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困難,為其梳理項目辦理流程,力求在項目審批中進一步采取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等措施,提升服務效率,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
“短短三天時間,我們公司就拿到了經營許可證和62臺出租汽車的運營證,辦事效率真是太高了。”榆社縣平安出租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建峰介紹,只需要“一表申請、一套材料”,就能“一次辦成”,大大縮減了辦理的時間、環節,減輕了企業的負擔。
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源泉。2022年以來,晉中市通過搭平臺創載體、強要素保支撐、建機制優服務等舉措,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全力促進市場主體倍增,讓市場主體“長得住”“育得多”“活得好”。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市場主體總量42.05萬戶,同比增長26.92%。其中,新增市場主體11.3萬戶,同比增長148.72%。
今年,晉中將從創新機制抓起,從優化營商環境破局,全方位提升“放管服”水平,對照“三無”“三可”要求,持續深化政務服務“一網全辦好”“一枚印章管審批”和“證照分離”改革,實現更多事項“一網通辦”“全程網辦”和“一件事一次辦”,以更大力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張楊)
轉自:山西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