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萬物復蘇。山西省各地適時推出了鄉村賞花游線路,吸引廣大游客走出家門,在花海中盡享“醉”美春色。
近年來,山西省各地充分發揮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優勢,圍繞“賞花經濟”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探索“賞花+”模式,拉長多元化產業鏈,使鄉村旅游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享花海盛宴 品讀歷史文化
“站在山頂看,漫山遍野的桃花,真是‘亂花漸欲迷人眼’,不經意間我就醉倒在這如畫美景之中……”游客艷艷在朋友圈配圖發了這樣一段文字,獲得不少點贊,也激發了大家踏青賞花的欲望。
4月3日,運城市文旅局推出了主題為“春天一起去賞花”的夏縣、絳縣賞花線路。其中,夏縣賞花線路涵蓋了桃花、櫻花、鈣果花等,串聯起司馬溫公祠景區、堆云洞景區、禹王城遺址、瑤臺山景區、裴介鎮姚村金果園鈣果基地等代表性景點。
運城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推出的系列賞花線路,讓游客暢游花海的同時,也可以領略當地古建之美,感受歷史文化和人文風情。
4月7日,第十三屆平遙梨花旅游節在平遙縣襄垣鄉萬畝梨園開幕。游客徜徉花海,拍照留下美好瞬間。襄垣鄉一年一度的梨花旅游節系列活動,不僅展現了當地的歷史文化和民風民俗,還有力促進了農產品銷售。目前,該鄉已形成了產、儲、運、銷、加、游的一體化梨產業發展格局,正成為平遙旅游的一張亮麗名片。
每年進入3月下旬,臨猗縣三管鎮、角杯鄉、猗氏鎮等地的杏花、桃花、梨花、蘋果花次第漸開,吸引各地游客前往賞花。除了特色美麗鄉村賞花游線路,該縣還推出了臨猗黃河風情一日游,將臨晉縣衙、吳王古渡、薛公黃河旅游基地、傅作義故居等知名歷史景區串聯起來,濃厚的黃河文化給游客帶來獨特的體驗。
打造“賞花經濟” 延伸產業鏈條
“春風e鎮·桃花有約”萬榮縣漢薛鎮第七屆桃花節、祁縣2023年梨花節暨鄉村非遺市集、太原市玉泉山第十屆櫻花節……連日來,我省各地精心打造的賞花節慶等農文旅融合發展品牌,向廣大游客推出了春游花海、享受田園的旅游盛宴。
眼下,平陸縣部官鄉、張村鎮5萬余畝桃花競相綻放,進入最佳觀賞季節。
據了解,從早熟油桃到晚熟中秋雪桃,平陸縣的桃果品種達到20多種。依托當地資源優勢,該縣每年舉辦的部官桃花節吸引游客達幾十萬人次。桃花節的舉辦,既促進了農文旅融合發展,也為桃果產品搭建了良好的營銷平臺,有效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從2014年開始,依托3萬畝油桃基地,新絳縣萬安鎮已連續舉辦十屆桃花節。今年桃花節期間,該鎮立足優質農業資源,利用傳統文化優勢,舉辦了賞花攝影、文藝匯演、科技推廣、騎友聯誼等精彩活動。游人們在這里賞桃花、看表演,盡享春日美好時光。
每到4月,陽城縣鳳城鎮蓀莊綠道的千畝油菜花就會迎來高光時刻,不少游客都會提前預訂周邊的農家樂飯店。“游客越多,我們的腰包越鼓,自家種的特色農產品也賣得特別快。”當地一位村民邊說邊笑得合不攏嘴。
省文旅廳資源開發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山西省各地以花為“媒”,不斷延伸產業鏈,玩出了新花樣,迎合了城市消費需求熱點。眾多擁有賞花資源的鄉村,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的鄉村賞花游產品,讓原本“到此一游”式的賞花游,轉變為休閑游、度假游,逐步打造“賞花經濟”模式,以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推出主題線路 提升鄉村游品質
隨著天氣轉暖,越來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門,踏青賞花盡享春光。游客出游熱情高漲,也讓我省各級文旅部門不斷在線路產品布局和品質提升上下功夫。
4月7日,太原、晉中、忻州、陽泉、呂梁等地聯合推出了以桃花、杏花、櫻花、梨花、牡丹為主題,涵蓋近60個賞花景點的山西中部城市群鄉村旅游線路。其中,賞杏花主題線路包括太原植物園、龍潭公園、陀羅山景區、原平市云水鎮于家溝、定襄縣龍山莊園、常家莊園、明樂莊園、潤月山莊、汾酒文化景區、藏山翠谷、狼峪抗戰遺址公園、大汖古村等景區和鄉村旅游點。
歷史厚重、風光秀美的永濟市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詩和遠方”。時下,該市境內的油菜花、櫻花、桃花等花海景觀與古老建筑相映襯,入目皆是賞不盡的美景。該市精心推出的“舜風唐韻、魅力永濟經典游”“鄉村研學游、紅色革命基地”等主題旅游線路受到不少游客青睞。大多數游客會選擇一日游、二日游的方式品美食、看美景、觀民俗。其中,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河東葫蘆文化創意園、國家級非遺文化惠暢粗布紅色研學基地等成為眾多游客的打卡地。永濟扯面、牛肉餃子、麻肉、粉皮雞、風葫蘆等美食更是受到年輕消費群體的歡迎。
2023年,為提速鄉村旅游發展,山西省將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集中推出一批賞鄉村特色、憶鄉情鄉愁、享農事樂趣的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和線路,同時開展全省鄉村旅游示范村提升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民宿,助力鄉村旅游發展。
可以說,山西省“賞花經濟”不僅賺了人氣,還能解決當地農民就業問題,為助力鄉村振興起到積極作用。(栗美霞)
轉自:山西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