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生態魅力區;越過美麗藍天“標準線”;打造青云素波、兩岸錦繡新汾河……4月10日獲悉,《美麗山西建設規劃綱要(2023—2035年)》發布,《綱要》明確,到2025年,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轉型發展形成重大標志性成果,美麗山西建設短板加快補齊,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初見成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進一步提升,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基本健全。
到2035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山西全面呈現
《綱要》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美麗山西建設的行動指南。規劃近期為2023—2025年,規劃中遠期為2026—2035年。
中期目標(2030年),美麗山西建設成效顯著。基本完成資源型經濟轉型任務,市縣兩級美麗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綠色經濟、數字經濟等新經濟業態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綠色價值觀念深入人心,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蔚然成風,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優質生態產品供給更加充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黃河中游和華北地區重要綠色生態屏障進一步筑牢。
遠期目標(2035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山西全面呈現。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全面形成,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表里山河藍天常駐、綠水長清、黃土復凈。資源型經濟轉型任務全面完成,為能源革命和解決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難題貢獻出“山西方案”、打造出“山西樣板”。
加快構筑以中部城市群城鎮密集區高端產業發展核
強化太原省會龍頭作用,加快建設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聯動我省中部的大中小城市,整體統籌、圈層配置、網絡共織,建成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戰略支點和具有國際影響的城市群。高質量建強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和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南北“雙引擎”,推動改革集成、創新集聚、產業集群和要素集約。
堅持走“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道路,融合產業空間、創新空間和城市空間,加快構筑以中部城市群城鎮密集區高端產業發展核,晉北、晉南、晉東南三大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和兩山地區多個生態產業片區為主導的“一核三區多點”產業布局。構建開發區、臨空經濟區、特色產業集聚區等多元平臺相互促進的產業發展空間。
打造三晉大地魅力空間。以“表里山河”的自然地理特征為基底,依托優美的自然景觀、絢爛的人文遺產,促進文化、旅游、休閑、康養產業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生態魅力區,建成三晉魅力的先行引領區。以串聯價值較高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遺產節點的重要交通廊道為骨干,與城市綠道系統相連接,打造紅色文化、長城文化、黃河文化等文化綠道,建成自然景觀與文化遺存復合的高品質游憩體驗帶。
力爭全省環境空氣質量越過美麗藍天“標準線”
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廣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讓三晉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分區制定實施環境空氣質量限期達標規劃,明確空氣質量達標的時間表、路線圖和重點任務,力爭早日實現全省環境空氣質量達標,越過美麗藍天“標準線”。
持續優化清潔取暖改造路徑和運營模式,完成居民生活和采暖散煤清零,實現產煤不散燒。積極推進重污染企業退城搬遷。優化污染天氣應對體系,繼續加強空氣質量預報能力建設,完善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企業績效分級管理機制,實施科學精準的差異化管控措施,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讓繁星閃爍扮靚美麗夜空。
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強化車油路聯合防控,有序推動老舊車輛替換為新能源車輛和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清潔能源動力,對市政公共領域車輛、渣土運輸車輛、重點工礦企業短駁運輸車輛等進行電能、氫能或甲醇替代。建立綠色交通運輸示范區,加快構建“外集內配、綠色聯運”的公鐵聯運配送體系。
堅決筑牢黃河中游和京津冀重要綠色生態屏障
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遵循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面推進“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加強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泉域濕地保護,守護好“華北水塔”,堅決筑牢黃河中游和京津冀重要綠色生態屏障。
對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野生植物天然分布地實施名錄管理。加強生物遺傳資源保護和管理,重點加強林木基地、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加強華北豹、原麝、褐馬雞、黑鸛等旗艦物種、珍稀瀕危動植物和指示物種及其棲息生境的保護管理,嚴格外來入侵物種防控。
打造青云素波、兩岸錦繡新汾河,水草豐美、五彩繽紛桑干河,水波蕩漾、人水和諧滹沱河,桑榆汗漫、城水相依大漳河,碧水長流、鐘靈毓秀美沁河,豐美清涼、鷗鷺齊飛涑水河,山水相映、綠韻清波大清河,文景相依晉陽湖,生態格致漳澤湖,生態舒卷云竹湖,色彩斑斕大鹽湖,湖波泮淼伍姓湖。
堅持全面保護、分級管理的原則,將所有濕地納入保護范圍,優先保護具有生態價值的天然濕地,對主要河流兩側灘涂洼地進行蓄水造濕,形成“串珠式”連續濕地,有效擴大濕地面積。
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差異化特色發展,防止“千村一面”
統籌推進綠色城市、人文城市建設,塑造體現地域特征、歷史文脈和時代精神的三晉魅力城市。太原強化“四治”一體推進,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大同夯實“大同藍、大同清、大同綠”生態底色,建設節能低碳魅力古都;朔州打造農牧融合發展高地,建設現代化的“塞上綠都”;忻州擦亮“凈、綠、美、靚”招牌,建設創新型田園城市;呂梁統籌山區平川均衡發展,建設美麗幸福呂梁;晉中厚植晉商文化,建設綠色宜居美麗晉中;陽泉實施生態筑基戰略,打造“太行明珠”;長治傳承上黨革命老區紅色基因,建設現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晉城建設綠色轉型示范城市,打造“云錦太行,詩畫晉城”;臨汾建設黃河流域綠色崛起轉型樣板城市,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唐堯故里、魅力臨汾;運城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打造“好運之城”。
加快公交都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無障礙城市、韌性城市等建設,提升城市數字化治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提高城市運行效能,打造城市“一刻鐘便捷生活服務圈”,實現“家門口的幸福”。
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差異化特色發展,圍繞長城邊塞型、晉商人文型、黃河農耕型、太行山水型等不同類型,集中連片打造晉風晉韻美麗鄉村,防止“千村一面”。(薛建英)
轉自:山西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