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農業生產開局良好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4-27





      一季度山西省春耕備耕工作有序開展,冬小麥長勢良好,蔬菜、瓜果量質雙升,畜禽生產保持增長態勢,農業生產開局良好,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為穩定農業基本盤,推進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穩步增長


      一季度,全省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0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3.9%。分行業看,農業產值59.8億元,增長4.1%;牧業產值173.7億元,增長5.9%;漁業產值1.6億元,增長11.3%;林業產值59.4億元,下降1.9%;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12.4億元,增長4.3%。


      二、冬小麥長勢持續向好


      全省緊盯小麥油菜苗情轉化關鍵期,科學分析有利和不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趨利避害、揚長避短。針對上年入冬以來冬麥區氣溫總體偏低、局部麥田缺墑等問題,加密監測預警,推動抗旱保苗、澆水保墑等技術措施落實到田,促弱苗轉化、控旺苗穩長。當前土壤墑情適宜,農資儲備充足,春耕生產基礎較好,春播意向面積比上年略增,冬小麥長勢良好,目前已全部進入拔節期,一二類麥田比例達到83%,苗情好于上年、好于常年,為夏糧豐收豐產打牢基礎。


      三、農資供應全力保障春耕備耕


      當前春耕備耕成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農資購買旺季在清明節前后,各級農業部門早謀劃、早準備,全力保障春耕備耕農資供應,春耕所需種子、肥料、農藥等農資供應充足,價格有升有降。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確保農戶用上放心農資。農機裝備全部備齊,特別是備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機具,開展農機手技能培訓,已投入農機裝備2.9萬臺,機耕整地面積26.9萬畝。各地農資儲備、調運、配送基本能夠滿足春耕需求。 


      四、蔬菜、瓜果量質雙升


      全省壓緊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大力發展特色果蔬產業,推進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推進設施蔬菜區域化、標準化建設,加大科技支撐,創新栽培模式,推動特色果業提質升級,加強果園春季生產管理,努力做到量足、價穩、質優。一季度全省蔬菜及食用菌產量99.3萬噸,增長4.1%。分品種看,主要以茄果類、瓜菜類和葉菜類為主,分別占全省蔬菜總產量的38.0%、31.0%和15.9%。一季度瓜果類播種面積3.3萬畝,比上年同期增長17%;瓜果類產量1.6萬噸,增長11.6%。中草藥材產量5.0萬噸,增長18.8%。


      五、畜禽生產保持增長態勢


      聚焦畜牧“五業”布局,著力提升牛羊肉及乳品等產量和品質,加快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范區建設,打造全國優質畜產品生產供應基地,積極推廣國產優良蛋雞肉雞品種,提升國產良種供種保障率,因地制宜發展山西特色養殖業。一季度,全省生豬存欄770.0萬頭,比上年同期增長6.8%,其中能繁母豬70.9萬頭,增長3.0%;生豬出欄345.5萬頭,增長7.6%。牛存欄141.2萬頭,增長9.4%;出欄16.4萬頭,增長6.6%。羊存欄1132.6萬只,增長7.8%;出欄210.2萬只,增長6.4%。家禽存欄16781.2萬只,增長2.7%;出欄5549.0萬只,增長4.3%。牛奶產量36.6萬噸,增長7.4%;禽蛋產量32.4萬噸,增長0.6%;豬牛羊禽四肉產量42.7萬噸,增長7.1%。畜牧業生產繼續保持穩定發展態勢,成為拉動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撐。


      六、漁業生產健康發展


      全省漁業系統牢固樹立大食物觀理念,積極推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穩定池塘產能,實施池塘標準化改造和養殖尾水處理,大力發展設施漁業,建設魚菜共生設備,提高漁業綜合產能。一季度,漁業生產發展較快,全省淡水產品產量1.0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1.3%。


      七、營林任務縮減造林面積下降


      受營林任務縮減和嚴防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措施的影響,全省育種育苗面積和造林面積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一季度全省造林面積65.4萬畝,比上年同期下降18.3%;育種育苗面積51.8萬畝,下降3.6%;零星植樹4537.9萬株,增長6.9%;木材產量4.3萬立方米。


      轉自:山西省統計局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