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省科技成果轉化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在晉落地轉化和產業化,取得顯著成效。”9月27日上午,在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山西加快轉型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十四場發布會,同時也是打造科技成果轉化高地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劉俊義的介紹鼓舞人心。
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體系不斷健全。近年來山西省先后制定出臺了《山西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山西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若干規定》和《山西省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等激勵科技成果轉化的法規政策24個、配套措施30余個。2022年,聚焦科研成果評價體系建設和激發創新活力,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實施意見》、省科技廳聯合8部門制定了《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工作方案》。近期,省科技廳還將與省發展改革委等6部門聯合印發《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我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法規、政策、制度環境不斷優化。
科技成果轉化活力不斷提升。今年以來,山西省舉辦了科技部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車暨環渤海技術轉移聯盟年會等多場科技成果路演活動,對推動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起到了促進作用。2017年以來,我省技術合同交易總額從256.35億元提升到561.84億元,實現五年翻番。有23項優秀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其中張靖團隊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實現了我省在該領域多年未有的新突破。以太鋼集團手撕鋼、太鍋集團循環流化床、姚建民團隊滲水地膜、李青山團隊國家1類新藥LM49片、秦雪梅團隊1.1類中藥創新藥柴歸顆粒等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實現轉化應用,我省科技成果轉化正在呈現“量質齊升”的良好局面。
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取得突破。山西省國家級創新平臺和高能級創新載體建設步伐加快,懷柔國家實驗室山西研究院正式設立,國家超算(太原)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山西)掛牌運行,煤基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科技部批準建設。同時,我省布局建設了5個省實驗室、142個省重點實驗室、76個省技術創新中心;建成中試基地20家、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20家、科技成果轉化示范企業66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80家。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增強。省政府出臺《關于強化市場主體倍增要素服務保障的若干措施》,全面實施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行動,激勵企業成為科技成果轉化主體,有效推動了科技成果轉化和新質生產力的加速形成。2022年,全省累計發放科技創新券3748萬元,受益企業超過50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91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294家,全省科技類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總額較上年增長53.4%,相當于為企業新增科技投入325.31億元。
科技成果融資渠道不斷拓寬。山西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專項五年累計投入2.21億元,支持項目超500項,引導社會資金投入13.98億元。實施科技金融專項158項,為科技型企業投入資金966.8萬元,撬動金融資本9億元。省科技廳與省工行、省中行、省建行、省郵儲銀行、浦發銀行、省融資擔保公司分別簽約合作,推出“科貸通保”信貸服務,累計幫助省內科技企業成功授信34家,授信金額1.22億元。
劉俊義表示,科技部門的工作重心就是要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引導廣大科研人員把論文從“紙上”落到“地上”,創新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為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王龍飛)
轉自:山西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