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好“三張牌” 做強“土特產”——山西探索“特”“優”農業發展路徑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0-07





      金秋時節,瓜果飄香。第八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簡稱農交會)9月26日至29日在山西省太原市舉行,展示著山西“特”“優”農業的發展成果。


      作為特色農業資源大省,山西打好“有機旱作”“特色優勢”“加工轉化”三張牌,加速釋放“土特產”優勢,努力探索一條“特”“優”農業發展的新路徑。


      厚植鄉“土” 打好有機旱作牌


      羊肥小米、有機藜麥、老陳醋……在農交會的“有機旱作·晉品”展區,琳瑯滿目的山西特色農產品,吸引了眾多參展商和消費者。


      “羊肥就是羊糞的意思。”山西太行沃土農業產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王玉斌說,企業的種植基地是國家有機旱作標準化示范區,地處山西省武鄉縣。當地土壤富含豐富的礦物質元素,小米在種植的時候也是用有機發酵羊糞肥。“這樣種出來的小米售價能達到每斤20多元,比普通產品高出一兩倍。”他說。


      山西地處黃土高原,雖然降水量偏少,但特色農業資源豐富,素有“小雜糧王國”之稱。為了有效開發鄉土資源,山西堅持走有機旱作農業的路子,不斷完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讓綠色成為山西農業的底色。


      “有機旱作通俗地講就是地要越種越肥,土壤要越來越健康,水、土、肥、藥、膜等各種資源要高效利用。”山西農業大學副校長王娟玲說。


      截至2022年底,山西省累計制定發布省級有機旱作地方標準98項,在4市15縣整建制推進有機旱作示范,建設高粱、谷子等有機旱作農業產業集群,構建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目前,山西已經在節水增效、化肥減量、綠色生產、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初步構建起種養結合、用養平衡、資源高效、生態循環、提質增效的有機旱作農業模式。


      突出“特”色 打好特色優勢牌


      在農交會忻州特優農產品展區,一款款藜麥產品引人注目。這種來自南美洲的農產品近年來在黃土高原上安了家,并發展成為呂梁山深處的特色優勢產業。


      “我們研發的白色藜麥品種易消化,更合適老人和孩子。”山西稼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武祥云向來往的消費者介紹說,他們不僅生產藜麥原糧,還生產藜麥粥、藜麥餅干、藜麥飲料等產品。


      這些藜麥產自忻州市靜樂縣。這個縣近年來引進藜麥后,積極培育并認定“靜藜號”系列品種,積極推廣種植。靜樂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鞏亮軍說,縣里還開展了藜麥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并且配套了專業化年加工20噸的藜麥制種加工車間等。現在,靜樂的藜麥種子賣到了甘肅、青海等地。


      把散落在三晉大地上的農業特色資源集聚起來發展,形成集群效應,是山西特色農業走向優勢農業的必然路徑。山西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趙文志說,山西近幾年持續推進晉中國家農高區建設和南果、中糧、北肉、東藥材和西干果五大平臺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特色優勢產業,高標準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集群、產業強鎮,打造一批特色農業專業鎮,形成一批帶動區集聚區。


      數據顯示,山西先后建設了高粱、蘋果、中藥材、谷子4個國家級產業集群、9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34個國家產業強鎮,打造了5個省級涉農專業鎮和38個市級特優農業專業鎮,一批具有山西區域特色的農產品正在叫響全國市場。


      聚焦“產”業 打好加工轉化牌


      農交會上,一個烤羊排的展臺前飄出陣陣香味,圍滿了消費者。山西省神池縣天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薛彪說,現場烤制的羊排來自企業自己的養殖基地。跟傳統肉羊養殖企業不同,這家企業注重科技驅動,并且形成了一條從種羊繁育、生態養殖、精細屠宰、精深加工到冷鏈物流、銷售平臺、綠色餐廳為一體的全“羊”產業鏈。


      好原料要想產生好效益,必須通過加工轉化實現產業化。山西發揮龍頭企業的牽引作用,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地初加工,通過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建集群,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經過努力,全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800多家,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3200多億元。


      與此同時,山西通過構建現代化農村物流體系,利用農村電商,讓眾多養在“深閨”里的好產品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


      “我們對小米、雜糧等產品進行包裝加工,在各大網絡平臺進行線上售賣。去年光線上銷售額就達到了2.95億元,預計今年線上線下銷售總額能達到5億元。”山西汾都香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賈景敦說,他們將直播電商、社區團購與傳統農副業相結合,為上下游終端用戶提供了一站式解決方案。(記者 柴婷)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