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和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山西省民政廳聯合12部門,制定了《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首先明確了目標任務。到“十四五”末,以養老服務技能人才為重點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規模將進一步壯大,素質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屆時,人才對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將明顯增強,全省養老服務人才規模達到2萬人以上。而到2035年,支持養老服務人才發展的政策環境、行業環境、社會環境將持續改善,養老服務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的制度機制更加成熟定型,全省養老服務人才規模預計達到5萬人以上,養老服務相關從業人員達到30萬人。
其次,實施意見從養老服務人員培養、人才就業、人才評價體系、人才使用管理、人才保障激勵和人才組織保障等方面對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
在養老服務人員培養方面,實施意見提出要發揮院校主渠道作用,發展職業教育,支持高校增設相關專業,建設學位授權點,支持相關專業和實訓基地項目,創新培養模式。同時要在技能培訓方面發力,強化用人單位主體責任,以實際操作和職業道德為重點培訓,推行崗前和技能提升培訓,支持建設培訓基地,鼓勵院校提供繼續教育機會,用人單位要保障職工權利并建立激勵機制。
在養老服務人才就業方面,實施意見會對就業創業扶持,提出要加大對到養老服務領域,尤其是薄弱地區就業創業人才的支持。引導相關專業畢業生對口從業,鼓勵機構開發見習崗位,多渠道引進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支持人才跨地區流動及村民、農村低齡老年人參與。同時跨行業跨領域人才流動方面提出指導意見,如支持養老服務機構與其他機構合作,引導相關人才轉型,引進醫務人員,培養志愿者隊伍,鼓勵低齡健康老年人參與,增加人才資源,以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推動行業發展。
在加強養老服務人才服務體系方面,實施意見提出以養老護理員為試點,完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形成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序列,增設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技術職務,補設學徒工。建立雙向比照認定制度,推進學習成果轉換互認,鼓勵專業技術人才參加職稱評審。同時,也要加快完善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社會化認定機制。提出民政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統籌資源,征集遴選符合資質的單位機構成為認定機構,開展考核認定工作。支持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自主評價。推進“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實施,注重評價結果與崗位使用、薪酬分配銜接,并加強監督管理,落實主體責任。
實施意見對強化養老服務人才使用管理,提升服務質量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如各地要高度重視特困供養機構專業服務人員建設,按3.5:1的比例配齊護理、社工等專業人才,待遇參照相關通知執行。通過優化崗位配置,設置醫療、康復等專業技術崗位,配備專業人才,并加強養老院院長隊伍建設,引進職業經理人。對健全使用機制,暢通人才流動渠道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勵技師發揮作用,內設社會工作科室,招募志愿者。此外,實施意見還要求加強人才管理,開展職業道德和誠信經營教育,制定地方標準和準則,建立失信懲戒和守信褒揚機制,懲處侵害老年人權益行為,培樹行業先進典型。
與此同時,實施意見對加強養老服務人才保障激勵,推動行業發展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舉措。一方面通過全面落實養老護理員入職獎勵、職業培訓補貼等政策,各地要用好相關獎勵政策。強化養老服務機構規范用工,依法簽訂合同并參加社會保險,鼓勵購買商業保險。一方面加大褒揚激勵力度。按照規定開展養老服務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活動,向基層和一線傾斜。定期舉辦全省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競賽,推動市縣開展相關競賽,落實獲獎選手待遇和技能等級晉升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人才申報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最美山西養老人”活動,宣傳先進事跡和職業精神,提升職業尊崇感和社會認同度。
最后,實施意見對強化組織保障,推動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詳細的要求。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各級黨委和政府將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納入總體部署和考核范圍。民政部門牽頭,負責規劃編制等工作,人社、教育、財政等部門按職責分工協同推進。在經費保障方面,各市、縣人民政府統籌現有資金渠道支持建設,同時鼓勵社會組織、慈善組織拓寬融資渠道。此外,實施意見提出要強化督促指導,分解職責分工,抓好政策落實,協調解決問題。各地要細化政策,加強協同,跟蹤監督,建立考核評估機制,并依托相關系統完善信息管理。(記者 楊洲芬 實習生 王家榮)
轉自:中工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