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六項舉措推動工信系統高質量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1-07





      11月4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化全方位轉型”系列主題第十一場新聞發布會。會上,山西省工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劉勇介紹,近年來,山西省工信系統堅持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積極推進制造業振興升級,不斷厚植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產業土壤,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中展現新作為、貢獻新力量。


      一是全力以赴推動產業轉型


      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積極引導企業開展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著力提升行業先進產能占比,截至今年9月底,煉鐵、煉鋼先進裝備產能占比分別提升至64.3%、62.3%,焦化機焦爐全部改造升級為5.5米及以上先進大型焦爐。化學工業領域出臺《化工園區建設標準和認定管理辦法》,認定17個化工園區,產業布局不斷優化。推動新興產業提速擴量,占制造業比重上升至44%。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現代消費品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成為工業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支撐。前瞻布局未來產業,高速飛車完成一期項目建設及全尺寸超導電動懸浮試驗工作,正在加快推動二期項目前期工作;綠色氫能高純氫年產能達到3.1萬噸,建成加氫站22座,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1000余輛,初步形成“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


      二是持續強化創新驅動引領


      積極構建創新平臺主體梯次培育體系,累計培育省級及以上技術創新示范企業64戶,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546戶。2020—2022年,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速達到16.1%,高于國家4.7個百分點。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晉創谷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探索建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會商機制。大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T1000級碳纖維、晉華爐等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引領山西制造業發展不斷攀上新的高度。


      三是深化智改數轉網聯賦能


      持續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連續舉辦四屆晉陽湖·數字經濟發展峰會。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申報獲批達到16個,10個與國家頂級節點實現對接;在用、在建數據中心達到101.2萬個標準機架,綜合算力指數全國第八。深入實施智改數轉網聯工程,全省兩化融合貫標達標企業總量達到969戶,累計創建293個省級及以上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其中9個為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廠。推動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研究出臺人工智能賦能新質生產力的政策措施。深化拓展“5G+工業互聯網”示范應用場景,在全國率先構建煤礦智能化全周期標準體系,累計建成智能化煤礦134座。


      四是推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


      持續降低企業能耗和碳排放總量,不斷提升固廢綜合利用水平。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出臺全省工業領域碳達峰“1+5”實施方案,扎實推進高耗能行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推動煤矸石、粉煤灰、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尾礦等工業固廢多元綜合利用,拓寬消納路徑,年利用量提高到1.87億噸。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累計創建115個國家級綠色工廠、7個綠色工業園區、5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


      五是提升產業集聚集約水平


      以先進制造業為主攻方向,布局發展71個工業類開發區,做大做強16條省級重點產業鏈,梯度培育18個省級特色專業鎮,形成了79個山西精品,一批新產品走向全國。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全面推廣“政府+鏈主+園區”招商模式,省級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達到37戶。今年1—9月,16條重點產業鏈累計營收5179.9億元,同比增長13%。做大特色專業鎮,設立省級特色專業鎮發展資金,推動建成各類公共服務平臺65個,成功舉辦兩屆山西特色專業鎮投資貿易博覽會,全省形成了“18+119”省市專業鎮梯次發展格局。今年1—9月,18家省級重點專業鎮實現營收795.9億元,同比增長11%。做強工業類開發區。推動各開發區主導產業差異化發展,依托工業類開發區,累計創建省級及以上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32戶,其中培育了太原不銹鋼等7戶國家級示范基地,推動集群載體發展質量不斷提升。


      六是加快推動企業提檔升級


      全面提升產業服務水平,深化干部包聯和入企服務工作,強化政銀企聯動、供需對接,統籌發展大中小企業“三類主體”,著力推進政策惠企、環境活企、服務助企、創新強企、人才興企。堅決貫徹“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各類企業優勢互補、競相發展。支持制造業領域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打造大國重器。按照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系列政策部署,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加快中小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全省省級以上有效期內的專精特新企業共計2903戶,更多優質企業脫穎而出。(閆俊榮)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