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發展靠內力,還要借外力。省委、省政府放出大招,拿出了217條政策上的“真金白銀”,創新一流引資政策,讓投資者愿意到山西投資,放心在山西發展。6月25日,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山西省剛剛出臺《山西省鼓勵投資政策(2017年版)》(以下簡稱《政策》),這是山西歷史上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廣、梳理最細的鼓勵投資政策。省發改委負責人稱,《政策》是我省打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投資營商環境的最新成果,對投資者來講是一個重大利好。
《政策》制定充分體現了省政府所要求的“廢、改、立”的原則,廢除阻礙發展的政策,改革不完善的政策,建立有利于投資者興業的創新性政策。《政策》中每條政策措施均以條目形式概括要點,讓投資者一目了然,精準對接,明明白白。
《政策》分要素類政策和產業類政策兩大類共217條。其中:要素類政策95條,產業類政策122條。要素類政策具體包括優化環境10條、簡政放權7條、土地9條、財稅金融26條、科技人才18條、要素成本12條、中小微企業13條;產業類政策具體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21條、能源產業7條、傳統優勢產業2條、現代服務業63條、特色現代農業5條、新產業新業態9條和基礎設施15條。
《政策》的編制,以敢為人先、創新一流政策為原則,以方便、服務投資者,激發社會投資活力為宗旨,系統梳理了近年來國家和山西省已出臺的主要政策措施,同時,“對標先進、對標一流”,借鑒兄弟省份有關先進經驗和做法,結合我省實際,研究提出一批新政策措施。217條政策措施中,包括現行政策171條,“對標一流”新提出的政策措施46條。新提出的46條政策措施是山西省依據國家有關文件,借鑒、吸收浙江、山東、上海、廣東、湖北、深圳等兄弟省份和國家先行區域差別化政策提出的,其中借鑒兄弟省份先進做法35條,借鑒、吸收國家先行區域差別化政策11條。
《政策》充分體現全面、務實、創新、開放、管用。例如在優化環境方面,第4條提出:提供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對重大項目從項目立項到項目開工、投產全過程中所涉及的行政審批事項和有關公共服務事項,各市投促(招商)部門實行全程無償代為辦理相關手續。
在財稅支持方面,第44條提出:對列入我省重點鼓勵投資產業(產品)指導目錄的項目,用水、用氣價格按批量折扣的原則適當下浮,由市、縣價格主管部門按價格管理權限確定,用水價格下浮幅度原則上不得低于10%,用氣價格下浮幅度原則上不得低于5%。
在科技人才方面,第54條提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讓轉化所得凈收益,按不低于70%的比例獎勵課題負責人、骨干技術人員和研發團隊。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方式,有效調動科研人員創新創造創業積極性。
《政策》已由省政府以文件印發執行,并明確規定,我省現行政策中與此不符的,均要嚴格按此執行。(記者張臨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