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交城縣喜獲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授予的“中國天然氧吧”稱號,這是山水交城斬獲的又一國家級名片。
(資料圖片 來源互聯網)
據了解,交城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地貌復雜,山多川少,海拔高度在750米—2830米之間,屬暖溫帶大陸半干旱氣候。年平均氣溫10.6℃,無霜期182天,日照時數2567.7小時,相對濕度62%,降水量403.9毫米。交城縣全縣森林覆蓋率55.93%,林木綠化率72.98%,月平均負氧離子濃度在1354—2174個/立方厘米,年平均負氧離子濃度為1738個/立方厘米。有“華北綠肺”之稱的龐泉溝原始森林區,負氧離子達到5000個/立方厘米以上,具備建設“負氧離子呼吸區”及“森林醫院”等療養保健場所的先天優越條件。
3—11月是交城縣的適游期。每年的3月、4月、7月、8月和10月、11月為旅游度假適宜期。其中5月、6月和9月為度假旅游的很適宜期,此時段雨日較少,無論光照、溫度、濕度、云量,還是植被景觀都很適宜。特別是龐泉溝景區由于原始森林覆蓋、植被茂密、早晚溫差大,是夏季避暑納涼的最佳選擇。
近年來,交城縣先后榮獲山西省林業生態縣、全國“十佳美麗鄉村”典型案列、2014山西百佳休閑旅游產品、山西省級旅游休閑度假區、山西旅游業改革發展突出貢獻單位、山西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等殊榮,生態環境、旅游稟賦、空氣質量長期居全省前列。
獲封“中國天然氧吧”的稱號,不僅彌補了交城以往旅游資源開發的不足,還形成了生態旅游、養生旅游、養老旅游的新熱點和新亮點,有利于豐富交城全域旅游的內涵,把旅游質量提升到一個新水平,探索綠色發展模式。
隨著全域旅游建設的深入推進,眾多游客游賞交城從原來的“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延伸為康養游、養生游。“山水交城康養一夏”品牌聲譽逐漸深入人心,不僅挽留住了行者的腳步,還讓更多的游客住下來、慢下來,細細品味山水交城的深刻內涵。
如今,人們旅游的體驗要求越來越多,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已成為旅游的基本要素。為此,交城積極改變外界對交城的飲食認知,不斷刷新人們對交城“只有莜面栲栳栳,還有那山藥蛋”的民歌化悲苦層面的認識,挖掘美食文化、尋找民間美食,以此助推全域旅游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
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以來,交城開發了以交城窯為代表的歷史文化產品;以駿棗、羊肚菌、黃芥油等為代表的農特產品;以“褐小美”為代表的IP形象產品,交城旅游文化不斷豐富。如:充分利用豐富的農業資源優勢,推進牛肉、棗、核桃、蜂蜜、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產品銷售;加大磁窯陶器、旺英堆錦、琉璃咯嘣等民間文娛產品的開發,引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積極開發“四十里跑馬堰”、峽谷漂流景區、果老峰水上樂園、農業生態采摘園等旅游娛樂項目……初夏時節,走進有“太原的后花園,呂梁的東大門”美譽的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處處感受到的是旅游業在蓬勃發展。(郝引平 孫寶忠)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