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陶瓷始于西漢,歷史悠久。自遼宋興盛以來,一直綿延賡續,薪火相傳,創造了兼容古老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特色的陶瓷文明。千百年來,朔州陶瓷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銷往世界各地,為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貿發展、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朔州陶瓷產業的發展態勢強勁。朔州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省委提出的“三大目標”定位,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陶瓷產業列為構建“2+7+N”產業格局中的7個新型產業之一,大力推進高端陶瓷和新材料產業,出臺《朔州市促進陶瓷產業做大做強若干措施》,發展高新技術陶瓷和陶瓷文化創意產業,打造集陶瓷制作、陶瓷經貿、陶瓷科技、陶瓷文化為一體的“大陶瓷”產業格局。
4月17日,2019山西·朔州陶瓷產品進出口交易會在應縣舉辦。交易會以“展銷結合、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為主題,是打造國家級陶瓷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搭建的新型平臺。本次交易會共達成合作意向的招商引資項目20個,總投資48.12億元,擬引資48.12億元;貿易訂單298份,交易額16.521億元人民幣。
朔州市副市長張天茂表示:“朔州的陶瓷產業對朔州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貢獻和拉動作用日益凸顯。2018年提供就業崗位5萬多個,拉動當地增加收入20多億元。千年陶瓷產業在新時代的朔州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和活力。”
朔州陶瓷產業合作交流也逐年加大,涉及區域越來越廣,陶瓷產業已經成為朔州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窗口,被列為“山西省重點產業集群”之一,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協會聯合評為“中國日用陶瓷生產基地”。此外,朔州還聚集了一批燃料供應、陶瓷原料、陶瓷機械設備和模具銷售、窯爐設計與安裝服務、耐火材料等上游企業,發展了一批貼花紙、包裝材料、運輸、貿易、市場質量檢驗等下游企業,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陶瓷產業鏈。陶瓷產業已成為朔州市繼煤電產業后的第三大產業。
據悉,截至2018年底,朔州全市擁有陶瓷企業79家,生產線141條,產值達到80億元,有亞洲最大的日用陶瓷單體生產車間。形成日用瓷、工業瓷、建筑瓷等10多個系列2000多個品種的生產能力。日用瓷年生產能力達到25億件,產量達23億多件,建筑陶瓷年生產能力達到7200萬平方米,其中高檔墻地磚生產能力3300萬平方米,特種陶瓷生產能力2萬噸。產品遠銷東南亞及歐美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朔州市外來投資促進局副局長王靜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朔州作為成長型資源型城市,發展陶瓷產業具有三大優勢。一是具有資源優勢。天然原材料富集、能源充足。二是具有政策優勢。市委、市政府不斷完善支持陶瓷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制定引進人才計劃、建設產業園區,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三是具有人才優勢。構建“三晉英才”朔州人才庫,積極籌建朔州陶瓷學院,擁有1.5萬名以上熟練技術工,培養起一批陶瓷工藝美術大師。三大優勢迭加效應日益凸顯,陶瓷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此外,以陶瓷為媒,深度融合文化、產業和旅游,也是此次陶瓷產品進出口交易會的一種嘗試。朔州市致力于打造“古代軍事文化、北方民族融合佛教文化、現代工業文明和塞外綠洲生態文明四大主題旅游品牌”的旅游總體定位,在“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做文章。一個文旅相得益彰,相互促進的“大陶瓷”產業格局正在形成。(記者 劉素清 通訊員 凌潔 張航)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