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發布37個“人工智能+制造”典型應用場景,涉及石化、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消費品、生物醫藥等7個重點行業13家企業,涵蓋了工廠設計、產品研發、生產作業、質量管控、設備管理等典型應用環節,為深入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引領京津冀共建應用場景提供了案例示范。
近年來,天津市充分發揮深厚工業底蘊優勢,著眼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緊緊圍繞新型工業化發展需求,深入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大力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加快促進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
一是大力培育智能工廠。培優重點項目庫,累計打造市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400家,認定先進級智能工廠52個,聯想、海油工程、施耐德萬高等9家工廠入選國家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平均生產效率提升23.01%、產品不良率降低56.95%,運營成本降低80.92%,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場景比例達41.94%,其中,海油工程打造國內首個國產化數據集成交互平臺、環智新能源成為唯一入選的光伏行業智能工廠、聯想建成信息通信行業全球首個智慧零碳工廠,分別成為國內首創、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行業數智化轉型標桿。
二是人工智能揭榜掛帥取得積極成效。先后組織開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和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任務揭榜工作,通過兩年攻關培育,天津市中汽數據、航天神舟飛行器、御錦科技、中科聽芯科技等11家勝出。其中,御錦科技腸息肉消化內鏡圖像輔助診斷軟件基于企業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目標檢測技術,產品息肉識別準確度、分型準確度提高到95%以上。
三是大力支持行業垂類模型研發和應用推廣。持續夯實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和應用基礎底座,建成以天津港PortGPT、菲特“菲凡”工業質檢、天士力“數智本草”等為代表的44個垂類大模型產品庫,服務范圍覆蓋網絡安全、工業質檢、醫藥健康、交通物流等多個領域。菲凡垂類大模型提升了20%工業質檢合格率,天津港“PortGPT”港口大模型推動綜合效能提升了40%。(津文)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