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出臺培育方案"滴灌"專精特新企業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4-25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李樂成主持召開第九次中小企業圓桌會議,貫徹落實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聚焦加力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聽取企業情況介紹和意見建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生力軍,今年以來,包括上海、江蘇、陜西在內的多個省份都發布了有關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培育方案或行動計劃,持續"滴灌"專精特新企業。


      上海支持企業小升規、規轉強、強轉股、股上市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中小企業的中堅力量,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


      近日,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上海市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共包括6個方面20條具體措施:


      一是推動高成長發展。《若干措施》提出,將加強全鏈條培育,建設上海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數智化平臺,支持企業"小升規、規轉強、強轉股、股上市",目標到"十五五"末,上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翻一番,達到2萬家左右。


      推動"小升規",對首次升規入統的工業、軟信業企業最高給予50萬元獎勵。促進"規轉強",推動瞪羚、獨角獸等高成長企業發展,加強分類培育,提供精準服務。激勵"強轉股",發揮國有基金引領作用,形成規模1000億元的基金群,面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大直接投資力度。支持"股上市",加強專精特新專板建設,協調解決企業上市遇到的訴求問題,深化擬上市企業服務。完善改制上市培育庫,加大潛力企業發掘力度,入庫企業數量突破1000家。


      二是助力精細化管理。《若干措施》提出實施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和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實施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建設細分行業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促進提質增效,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供質量和管理診斷服務,實現"愿診盡診"。


      培育高端產業,聚焦上海千億級新賽道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培育成果和集聚效應突出的國家級、市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予以獎勵。


      上海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


      加強綠色發展,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強綠色技術應用,打造綠色工廠。


      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為"市工業領域經認定的經營者(AEO)企業"。


      三是促進高能級創新。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進入國家專利產業化樣板企業培育庫、創建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和上海市專利工作試點示范企業。


      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其創新產品申報市創新產品推薦目錄、智能機器人標桿企業與應用場景推薦目錄。


      實施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加強創新賦能,建設一批專精特新賦能中心,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撐、項目對接、中試服務等。


      推動新品首用,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報首臺(套)裝備、集成電路首輪流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等政策。


      鼓勵融通發展,舉辦"百場萬企"、大企業"發榜"中小企業"揭榜"等對接活動,鼓勵"鏈主"企業帶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補鏈、強鏈、延鏈,提升產業鏈配套能力。


      四是降低全要素成本。《若干措施》從三個方面降低企業成本。


      降低數轉成本,支持一批數字化服務商,加強優質"小快輕準"解決方案和產品供給。


      降低融資成本,設立4000億元"專精特新貸"。


      降低用能成本,鼓勵發電企業降低年度、月度雙邊協商電價,引導園區在轉供電環節不加價。


      五是實施精準化賦能。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擴大投資,承接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助力招才引智,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納入上海人才引進重點機構名單。推進海外拓展,支持企業成為海關AEO高級認證企業,享受便利措施。


      六是完善多層次服務。從服務機制、服務供給、服務方式等三個方面優化提升。


      夯實服務機制,發揮市服務企業聯席會議機制作用,推動各成員單位加大企業服務力度,協調解決企業共性問題。


      江蘇推動專精特新企業在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近日,《江蘇省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培育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推動江蘇專精特新企業在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方案》提出,聚焦江蘇"1650"產業體系建設,到2027年年末,遴選500家企業進入上市后備企業庫,力爭培育"專精特新"專板及新三板掛牌企業200家、境內外上市企業30家。


      為推動江蘇專精特新企業在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方案》提出,一是要建立上市后備企業庫。明確入庫企業,制定入庫標準和入庫程序,結合江蘇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工程,每年主動摸排一批有上市意愿的專精特新企業,支持地方發動、機構推薦、自愿申報,首批入庫企業不少于200家。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推動有上市意愿的企業及時入庫、已入庫企業動態調整,做到有進有出。


      分層分類管理入庫企業,"一企一檔"完善入庫企業營業收入、凈利潤、上市意向、上市工作開展情況等相關信息,科學構建企業畫像。在"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接入區域性股權市場的上市成熟度測評軟件,免費幫助企業找準板塊定位,明確企業已具備的上市、掛牌條件,或與達到上市、掛牌目標之間的差距,按照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對企業進行分層。對入庫企業按照"1650"產業體系進行分類管理,每年遴選30家左右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進行指導服務。


      二是整合優質服務資源。組建專業服務機構庫,入庫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投資機構、銀行機構,以及其他具備協助開展上市培育工作能力的專業服務機構,明確機構入庫條件、工作職責、出庫情形,建立完善服務機制,為后備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服務。


      發揮"專精特新"專板培育功能,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建立協作管理機制,引導入庫企業提前進入專板培育,專板提供企業上市前規范發展的"學籍檔案"。充分發揮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企業申請新三板掛牌"綠色通道"及"公示審核"等機制作用,推動企業在新三板高質量掛牌。


      三是夯實上市培育服務。提升企業上市動力,圍繞入庫企業,每年至少開展兩場上市通識培訓,提高入庫企業對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的認知水平,引導企業樹立進入資本市場的誠信意識、自律意識和法治意識。分專題、分行業舉辦企業家沙龍,共享上市前沿動態、產業政策、市場趨勢等信息,組織服務機構與企業家面對面交流,加快推動企業發展和上市進程。發揮滬深北交易所江蘇企業培育基地和區域性股權市場服務功能與專業優勢,組織開展"走進交易所""走進上市公司"等活動。


      精準服務重點企業,根據板塊定位,每年組織專業服務機構為30家重點企業提供一對一咨詢服務,針對企業上市核心指標存在差距、上市進展遲緩等實際問題給予指導,促進企業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會計基礎工作、內部控制制度。安排專人持續跟蹤重點企業掛牌、上市進展情況,幫助協調解決有關問題。


      強化全鏈條金融賦能,深入開展政銀企對接,鼓勵金融機構為入庫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融資服務方案。建立股權融資項目儲備庫,持續開展投融資路演活動,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產業基金帶動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資上市后備企業。推動各類股權投資機構積極參與企業股份制改造、并購重組等工作。


      陜西助力一批高質量企業掛牌上市


      為精準服務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掛牌上市,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近日制定了關于開展"千帆百舸"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確2025年至2027年,助力一批高質量企業掛牌上市(含新三板掛牌)。


      通知指出,將聚焦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行業,建立"專精特新"企業股權融資和上市后備庫,篩選200家左右主營業務清晰、市場競爭力強、具備上市潛力的企業入庫;通過各地市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篩選一批有意進入資本市場的企業,2025年新增100家在"專精特新"專板掛牌企業,探索設立陜西省"專精特新"專板基金;遴選一批專業能力強、服務質量好的中介服務機構,聯合陜西省委金融辦、陜西證監局不定期分區域舉辦政策宣講會、專業培訓會等活動;依托陜西股權交易中心,各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常態化舉辦"一月一鏈"融資路演,持續優選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點投資機構,集中推介優質項目,鼓勵加大投資力度。


      同時,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有關單位以公司主要負責人、董事會秘書和財務總監為重點培養對象,圍繞公司治理、證券法規、財務金融等專題舉辦專精特新企業"高管研修班",豐富企業推動上市關鍵人員的證券專業知識,積累實踐經驗;支持省內上市公司、優質中小企業圍繞延鏈補鏈強鏈進行并購重組,聯合有關部門組織并購資源對接活動,鼓勵證券服務機構和投資機構向省內外上市公司推薦優質企業資源,促進企業與上市公司的深度交流合作,推動優質中小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記者 路軼晨)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