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汽車產業:自主品牌“向上”突破煥發新氣象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7-22





      長春汽博會是觀察汽車產業動向的窗口之一。連日來,記者深入展區、論壇現場,與經銷商、消費者和專家等深入交流,切身感受汽車業新氣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相比往屆,本屆長春汽博會上,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型更受青睞,其內在先進技術帶來的核心競爭力愈發受關注,展現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發展過程中我國汽車市場的勃勃生機。


      各類車型“百花齊放”


      從售價百萬的豪華品牌,到小巧玲瓏的微型轎車;從綠色節能的動力系統,到高階智能的駕乘技術;從擁有歷史底蘊的外資合資品牌,到異軍突起的國產自主品牌……本屆長春汽博會共邀請到124家企業展出車輛1100臺,其中新能源展車數量突破300臺,充分展示汽車產業鏈的新產品、新技術。觀展者絡繹不絕,汽車市場生機勃勃。


      數據顯示,我國汽車產銷量已連續15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1389.1萬輛和140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9%和6.1%。


      在“汽車城”長春,紅旗、解放、奔騰、大眾、豐田、奧迪新能源6大整車廠整車產能近200萬輛,覆蓋商用、乘用、專用車全領域,構建了配套完善的全產業鏈體系。今年上半年,長春市整車產銷量分別為74.5萬輛和74.3萬輛,同比增長9.7%和8.3%,增速高于全國4.8和2.2個百分點。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我國汽車保有量還將持續提升,未來產銷量有望超過4000萬輛,汽車市場仍具潛力。


      面對巨大的商機,中外車企正在中國市場“群雄逐鹿”。長春汽博會上,一汽、廣汽、寶馬、奔馳等眾多廠家均攜近期推出的新款車型高規格參展。緩解里程焦慮的超長續航、提高補能效率的直流快充、能夠實現輔助駕駛和娛樂功能的智能車機系統、省力省心的自動泊車……汽車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機械體”,而是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科技體”,成為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典范。


      “作為一名車迷,我每年都會來汽博會轉一轉,與過去相比,明顯感到各種車型越來越琳瑯滿目,新奇的看點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選擇也越來越豐富。”長春市民孫辰說。


      自主品牌“勇立潮頭”


      回望自1999年開始舉辦的長春汽博會,國外品牌、合資品牌展車曾長期扮演“主角”。隨著近年來中國引領全球汽車產業向新能源和智能網聯化發展,自主汽車品牌正愈來愈受矚目。本屆長春汽博會上,無論是紅旗、比亞迪、吉利,還是蔚來、理想、問界,其參展規模和觀展人氣與合資品牌并駕齊驅,甚至更勝一籌。


      今年3月,中國一汽面向全球上市一款最高續航里程可達820公里的純電高端轎車紅旗EH7,作為紅旗新能源子品牌的首款產品,其搭載了低溫電芯等解決電動汽車冬季里程焦慮的技術方案。長春汽博會上,深入了解該款汽車的觀展者眾多,展車不遠處,不斷有網絡主播進行推介。


      當前,一汽正加快紅旗節能車品牌、金葵花品牌和新能源品牌的市場布局和產品投放,進一步夯實紅旗品牌譜系。長春汽博會上,三大子品牌共17款產品亮相,展現了紅旗在電動化、智能化、高端化領域的技術突破。


      車型和技術不斷躍進背后,汽車產業鏈也在持續躍升,眾多產業鏈配套企業積極擁抱新質生產力。作為國家級創新示范企業,長春捷翼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汽車高速數據傳輸系統已進入量產前攻堅階段,企業研發生產的汽車零部件產品國內專利近千項。


      長春市委常委、副市長黃憲昱表示,長春全力支持新能源整車擴能增量,支持新能源和智能網聯配套項目落位,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支持新能源商用車推廣,搶抓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機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741.9萬輛,同比增長23.9%,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61.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8.8個百分點。業內人士認為,我國自主汽車品牌在全球汽車產業向新能源和智能網聯轉型發展的時代正“勇立潮頭”,挑起了民族汽車工業向上突破和汽車消費市場持續擴大的“大梁”。


      先進技術“強身健體”


      本屆長春汽博會不僅展示了各家車企的最新車型,還圍繞動力電池、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操作系統、激光雷達等多個領域,展示我國汽車產業鏈上的前沿技術成果。


      崔東樹認為,我國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緣于在產業鏈各環節技術上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在動力電池、電機、電控,以及熱管理、充電等技術方面,呈現出體系化發展的態勢。


      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領域的領軍企業,寧德時代在長春汽博會上展示了采用磷酸鐵鋰材料并可實現大規模量產的超快充電池,達到了“充電10分鐘,續航400公里”的技術水平,并可以實現700公里以上的續航里程,能夠極大緩解用戶的補能焦慮。


      清華大學零碳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賀武認為,動力電池等先進底層技術的不斷進步帶動了我國新能源車輛性能的大幅提升。“產品吸引力提升,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消費者購買意愿提升,促進電動化進程;消費者和制造商之間形成的相互促進關系,使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


      為保持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領域的競爭優勢,我國車企正全力掌控關鍵核心技術,實現“強身健體”。以一汽為例,過去四年累計突破高效高速電驅、智能線控底盤等70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多項成果打破國外壟斷。長春出臺各項支持政策,支持各類研發主體力爭在智能駕駛、固態電池、智慧底盤等領域每年突破100項關鍵技術,每年推動200戶以上企業完成“智改數轉”。


      “新能源汽車時代技術更新速度加快,將帶動我國汽車產銷量的持續增長和產業實力的不斷增強。”王賀武說。(記者 段續 王曉林 胡戈 長春報道)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