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消博會上,記者品嘗到了口味獨特的嶗山白花蛇草水。據了解,這款中藥味十足的飲品已暢銷海外。
“公司生產的嶗山白花蛇草水已經以‘中國草本飲品’形象走出了國門。同時,公司生產的本草可樂也被定位為‘世界另一種可樂’,為全球‘可樂版圖’增添了一抹‘中國味道’。”青島飲料集團國際貿易經理張翼告訴記者,在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不確定性上升與國內市場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企業正面臨相比以前更加復雜的挑戰——如何讓同一款產品既符合海外標準,又能打動國內消費者?這也是當前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趨勢下的核心命題。
引導外貿優品轉內銷
國際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加劇,外貿企業急需開拓國內市場,但“轉場”并非易事:國內消費者對產品包裝、品牌故事、營銷方式的需求與海外市場存在顯著差異。
北京幸福益生高新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敏告訴記者,公司在調研國內市場后,通過技術下沉推出了具有針對性的高性價比日化產品,并借助電商平臺實現快速觸達用戶。
事實上,上述公司遇到的挑戰頗具共性。外貿企業要實現出口產品轉內銷,前期往往面臨不了解國內市場需求、缺乏平臺運營經驗、品牌認知度低、國內外標準不同等一系列挑戰。
“內需市場雖然龐大,但競爭激烈。傳統外貿企業‘大批量、少批次’的生產特點,與國內市場‘小批量、多批次、快迭代’的需求存在矛盾。”相關從業者表示,新品牌、新商品要打開國內市場,需投入較大的人力和成本,且周期較長。
記者注意到,為了促進外貿企業和國內市場精準對接、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多地出臺政策、召開專場對接會,幫助外貿企業擴大內銷“朋友圈”。
浙江省商務廳近日會同浙江省商貿業聯合會,組織召開了浙江外貿優品進商圈、進商超、進電商專場對接會。現場,浙江省商務廳、各地市商務局,杭州多個商圈、重點商超及電商平臺和部分重點外貿企業代表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外貿企業“轉向”。
日前,上海市商務委員會舉辦“上海市電商助力外貿拓內銷對接會”,拼多多、盒馬、抖音等16個中國主要電商平臺以及近80家外貿企業代表參加,加速渠道對接、品牌對接、產銷對接、標準對接。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周嵐在會上表示,上海將發揮好電子商務大平臺集聚的優勢,助力外貿企業對接國內市場資源,高質量做好拓內銷工作。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向記者表示,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具有多重意義。從國內來看,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有助于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鏈條中的堵點,擴大內需市場,對沖外需波動風險,為外貿企業提供內部緩沖空間,助力外貿企業利用國內超大規模的市場消化產能,同時引導內貿企業對標國際標準提升競爭力。從產業鏈來看,內外貿融合能促進技術、品牌、服務等要素整合,推動產業升級,增強中國制造在全球價值鏈中的話語權。
品牌建設之路行則將至
長期以來,中國制造的高品質商品持續暢銷海內外市場,但要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品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企業仍需付出諸多努力。
“在內外貿一體化趨勢下,企業品牌建設需兼顧多元的市場需求與文化背景。”北京聲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黃赟賀告訴記者,在全球化布局中,公司針對不同市場的文化差異和消費習慣,采取了靈活多元的核心策略。例如,對于海外用戶,公司開展了技術適配與本地化設計,基于聲音大模型的多語言訓練能力,公司不斷優化語音交互功能,提升產品在非中文市場的滲透率。
品牌建設之路雖然艱難,但行則將至,受訪企業也是干勁十足。“全球都在進入老年化,公司的口腔功效牙膏和無菌軟膏敷料等產品已經走向世界,不管海內外消費差異有多大,這些都是市場剛需。”梁敏表示。
“中國很多外貿企業過去沒有直接面對消費者,但實際上產品制造能力是很強的,質量把控也沒問題。只要具有一定的設計能力、品牌運營能力,同時,借助于現在各類新電商平臺的傳播能力,完全有可能繞開原有的經銷環節做自己的品牌。”一位研究工業經濟的專家告訴記者,從貼牌生產到自主品牌是必由之路,但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如果抄襲原有貼牌設計的話,可能會存在比較大的知識產權風險。
在4月18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說,我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工業經濟的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經濟高質量穩定發展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并將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注入確定性。(綜合)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