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中國迎來第九個品牌日。在“雙循環”戰略深入推進、全球產業鏈重構加速的背景下,中國制造品牌正經歷從“世界工廠”向“價值高地”的蛻變。從技術突破到質量飛躍,從文化出圈到全球布局,像華為、長江存儲、比亞迪、寧德時代、大疆等中國制造企業憑借可驗證的技術“硬實力”見證中國品牌從“跟跑”到“領跑”的歷史跨越。
“雙循環”激發消費市場活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2025年政府工作首要任務,并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等一系列舉措,為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開拓了更廣闊市場空間,激發了消費潛能。
企業戰略專家霍虹屹表示,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的活躍,像在家電、新能源汽車、智能硬件等行業中,越來越多中國品牌實現了從“性價比”到“品牌力”的躍升。在消費端,從擴大進口、釋放消費潛力,到數字人民幣、數據安全等制度創新,都有效提升了市場活力和消費者信心。
從產業鏈縱深來看,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重慶市前市長黃奇帆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上表示,中國制造經過十年的努力,產業鏈體系已比較完善,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產品結構、生產方式已經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制造并非“閉門造車”,其發展跟世界合資、合作、開發緊密相關。
在談到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需要掃除的障礙時,黃奇帆表示,中國過去引進外資以要素流量能增多為目的,現在開放不僅僅關心要素流量、貿易量、資金量,更關心營商環境,開放的目的要使中國各個區域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能夠跟國際接軌。
技術創新驅動品牌升級
在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的今天,品牌價值的競爭已經從單純的市場份額爭奪,升級為技術話語權的全面較量,自主研發與創新,始終是保障品牌具有領先競爭力的“護城河”。
常州創勝特爾數控機床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賴立迅對中國工業報記者表示,作為一家致力于各類數控機床設備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企業一直加大核心技術研發投入,不斷提高伺服調試技術水平,增強數控機床的伺服響應性能與機床的切削性能;研發了特種加工行業的五軸聯動電解復合加工機床,應用于航空領域;研發的7*24小時不間斷自動化生產線,滿足了眾多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的自動化需求,得到了市場和消費者的充分肯定。隨著人工智能的興起,數控機床領域的企業也將向數智化、智能化轉型,進而實現新的突破。
力博得公司副總裁黃道臣表示,品牌在內循環不斷深化,依托“華為智選”生態鏈實現渠道滲透率提升,通過2021年及2022年數億元的營收數據驗證國內市場的品牌溢價能力。其研發部主導的智能牙刷核心專利布局(如與華為聯合開發的聲波技術)形成技術壁壘,支撐產品定價權向中高端市場遷移。力博得還加緊構建品牌數字中臺,通過消費者大數據分析精準對接供給側改革,參考京東、天貓等平臺的C2M反向定制模式,將用戶需求直接導人研發體系,縮短產品迭代周期。力博得在外循環不斷突破,借力“一帶一路”市場拓展經驗,在東南亞、中東七國建立差異化產品矩陣。通過參與電動牙刷團體標準制定(2019)、沖牙器標準制定(2020),將中國技術標準嵌入國際供應鏈體系,實現從產品出口到技術標準輸出的質變。
上海老鳳祥鐘表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郭曉燕對中國工業報記者表示,作為百年民族品牌,老鳳祥擁有176年歷史,旗下上海老鳳祥鐘表有限公司于2017年應運而生,該公司依托自主研發的陀飛輪機芯技術,紅寶石鑲嵌工藝等硬核技術的應用,將非遺工藝、傳統制表工藝與精密制造結合,提升產品精準度與藝術價值。該公司通過數字化設計平臺與柔性生產線,實現黃金腕表從文化符號到“可佩戴科技”的轉型,滿足消費者對工藝與功能的雙重期待。該公司以黃金材質天然可循環屬性為基礎,建立貴金屬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推動綠色精煉與舊金回收技術應用。面對金價上漲導致的消費習慣轉變,公司通過輕量化設計、可回收材料應用等,平衡工費溢價與資源消耗,提升產品全生命周期價值。未來,該公司將持續以“技術+文化+責任”為品牌引擎,推動中國鐘表產業從“制造”向“智造”躍遷,在全球高端消費品領域樹立“中國式精致”標桿。
古越龍山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年來,公司重點圍繞黃酒基礎性、功能性等方向加大科研投入,全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7.03%,并與多家科研院所合作開展省級重大科研項目,榮獲多項省級、市級QC成果獎。同時,公司為確保品質,全面落實“一粒米到一滴酒”的全過程質量管控,產品抽檢合格率達100%。
福膠集團總裁楊鏵表示,集團在傳統千年非遺技藝基礎上,實施“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其中,太赫茲技術用于阿膠成分的檢測和質量評價在國內屬于先例,有助于豐富中藥產品的太赫茲成分圖譜,為后續藥典修訂提供依據,促成應用企業內部標準的提升,同時構建開放的創新研發體系,逐步形成了“吃阿膠、喝參芪、品參茸、沖速溶、享補血”和N系列產品的“5+N”產品戰略布局。
沃蘭迪策劃張琪表示,作為高品質、高性能的高端運動裝備品牌,公司堅守從選材到售后的全鏈精控,一雙鞋從研發到上市,要經過上千名專業運動員及大眾跑者的多輪實戰內測反饋,不斷迭代升級,調校至最優狀態才會上市發售。同時,沃蘭迪行業首創“終生質保,免費換新”服務,只為守好品質和消費者滿意這兩道關。
從產品輸出向價值輸出蛻變
中國工業報社社長助理、中工智庫常務副秘書長孫崇銘表示,品牌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行業、區域乃至國家總體實力的綜合體現。
從經濟學視角看,品牌屬于無形資產,具備持續創造收益的屬性;從生產力維度而言,品牌是品牌所有者與消費者共同構建的價值創造體系。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深度、參與程度及信賴水平,直接決定品牌生產力的強弱。
自2017年我國設立“中國品牌日”以來,品牌發展成果斐然,形成了百花齊放的繁榮格局。企業通過技術革新、質量升級、商業模式創新和企業文化塑造等多元路徑,融合宣傳片策劃、視頻故事傳播、營銷策略迭代等數字化、場景化手段,構建了起更具傳播力與影響力的品牌體系。
由中國工業報社主辦、中國民協品牌強企工委協辦的“中國制造·消費者信賴品牌”推介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三年,問界汽車、燕京啤酒、海爾等200余家消費品領域企業已入選。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品牌強企工委常務副會長萬俊帥指出,在活動推進過程中,眾多企業紛紛將“消費者滿意”置于戰略核心,積極研究消費者需求,探尋提升滿意度路徑。經過時間證明,那些能夠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良好形象和口碑的品牌,往往在產品質量、技術創新、文化底蘊、社會責任等多個方面都表現出色。萬俊帥還強調:“品牌建設從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需要企業從戰略高度進行規劃和布局,協調各方資源,持續投入和努力,才能打造出真正具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品牌,傳遞品牌的文化和精神內核。”(記者 邢丹)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