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移動支付的便捷化,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日益猖獗,成為威脅人民群眾財產安全的突出問題。詐騙分子利用網絡的匿名性和便捷性,精心設計各種詐騙陷阱,誘導受害者上當受騙。
2024年9月,上海松江區的李先生,在網上看見了一則投資廣告。對方自稱是投資專家,聲稱跟著他投資可以“穩賺不賠”,獲取“高額回報”。在對方的誘導下,李先生被要求到黃金店購買價值3.91萬元的黃金,并將其偽裝成“配件”,通過網約車送到指定地點。對方聲稱收到黃金后會充值到投資賬戶中,并手把手教李先生如何操作賺錢。李先生信以為真,按照對方的要求完成了操作。
當天傍晚,松江公安分局反詐專班的警官接到預警線索,稱在松江區車墩鎮某村將發生一筆“線下黃金交易”,交易金額為3.91萬元。反詐專班隊長憑借經驗判斷,這很可能是一起電信詐騙案件。于是,警官迅速對相關人員展開核查。經過現場勘查和逐一詢問,在李先生的手機中發現了轉賬記錄,金額與預警線索一致。在民警的心理疏導和釋法說理下,李先生終于意識到自己被騙,并告知警方黃金已被送往指定地點。反詐專班民警立即聯系網約車駕駛員,要求其將車輛駛回派出所。最終,警方成功追回了黃金,為李先生挽回了損失。
根據警官的介紹,所謂的“線下黃金交易”就是詐騙分子的新型洗錢手段。騙子在騙取的受害者的信任之后,讓受害者用“線下購買黃金并郵寄到指定地點”的方式騙局錢財,一旦受害者照做,騙子就會消失不見,投入的黃金也就打了水漂。
近年來,隨著“斷卡”行動的實施,電信詐騙的資金流轉渠道受到嚴厲打擊,銀行轉賬等傳統詐騙手段的“成功率”大幅降低。于是,詐騙分子開始另辟蹊徑,將目光轉向了實物黃金。
2024年以來,浙江、山東、山西、云南、新疆等多地警方和金融監管部門紛紛拉響警報,密集發布風險提示,提醒廣大群眾警惕以“購買黃金”為名的新型詐騙套路。在這類騙局中,受害者往往被誘導購買黃金,并將其寄往指定地點或交給第三人。從已披露的案件來看,涉案金額從幾千元到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不等,規模之大令人震驚。
公開信息顯示,詐騙分子的“釣魚”誘餌可謂五花八門:有的以刷單返現為幌子,有的打著高回報理財的旗號,有的冒充公職人員以“驗資撤案”為由,還有的利用情感弱點實施“殺豬盤”詐騙。但無論形式如何變化,其本質都與以往的電信詐騙如出一轍,只是詐騙分子將騙錢的途徑從銀行轉賬轉移到了寄送實物黃金這一新渠道。
為了讓更多人遠離這類陷阱,馬上消費金融鄭重提示大家,面對五花八門的詐騙手段,一定要提高警惕,守護財產安全。
第一,不輕信陌生人的投資建議,尤其是那些聲稱“穩賺不賠”“高額回報”的廣告。這些往往是詐騙分子的誘餌。
第二,任何未經充分驗證或存在可疑情況的網上充值資金、線下托運現金的行為,都可能是詐騙行為。在進行這些操作時,務必確保交易對方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避免陷入詐騙陷阱。同時,對于任何要求先付款后交貨或先充值后提供服務的交易,都應格外小心,并盡量通過正規渠道和平臺進行交易,以降低被騙的風險。特別是陌生人要求使用自有資金購買或代購貴重物品,并要求通過網約車、郵寄等方式送到指定地點的,都是詐騙。
第三,如果發現自己遭遇詐騙,要立即報警,并盡量提供詳細信息,以便警方及時采取措施。
最后,希望廣大市民通過各種渠道學習防詐知識,了解詐騙分子的常見套路,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識,共同守護財產安全。
案例來源:上海松江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