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在北京盛大開幕。展會展出總面積達到31萬平方米,吸引了來自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的2400多家企業同臺亮相,成為全球機床產業的一場盛會。捷克工業和貿易部帶領13家本土機床企業組成的捷克展團在此次展會上亮相,借助這一國際頂級平臺,深度拓展中國市場,展示“捷克智造”硬實力,開啟了國際高端裝備產業合作的新篇章。
開幕式當天,捷克展團展區舉行了盛大的剪彩儀式。捷克工業和貿易部副部長馬丁·弗雷利赫出席并發表了重要致辭,他指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機床消費市場,正快速向智能制造轉型,這為捷克企業提供了寶貴的發展機遇。此次參展不僅是展示捷克企業技術實力的機會,也是推動國際產能合作、應對新工業革命背景下的示范平臺。”
捷克工程技術協會(SST)主任貝德里赫·穆西爾介紹,本次參展的捷克企業涵蓋了從精密加工中心、特種機床到核心功能部件的整個產業鏈,其中不乏多家歐洲知名的“隱形冠軍”企業。此次展示的人工智能集成系統、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等創新成果,與中國市場日益升級的產業需求高度契合,展現了捷克在高端制造領域的領先技術和競爭力。
在捷克展區,智能制造技術的展示引起了廣泛關注。先進的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大型工件的多功能加工技術、自動換刀系統等創新解決方案,吸引了大量專業觀眾的駐足。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副會長王黎明表示:“捷克在精密制造方面具有深厚積淀,其模塊化設計理念與中國機床行業的補鏈需求具有天然優勢。通過此次展會,雙方企業可在協同創新方面展開更深入的合作。”據了解,展會首日即有捷克企業與中方企業達成了技術合作協議,涉及領域包括高端數控系統的聯合研發和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等。
作為中國機床行業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不僅創下了北京展會的最大規模,也成為國際產能合作的超級樞紐。捷克展團的亮相標志著中捷兩國在裝備制造領域的合作模式,從傳統的設備貿易逐步向技術標準共研、產業鏈協同的深度合作轉變。
中國已經連續五年成為捷克在亞洲最大貿易伙伴。在此次展會期間,中捷雙方將舉辦多場產業對接會,重點探討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加工、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戰略性領域的合作。正如弗雷利赫副部長所言:“捷克精密工藝與中國市場的規模相結合,必將激發智能制造的新生產力。”
隨著展會持續至4月26日,跨越歐亞的產業對話仍在進行中。捷克機床企業正在通過中國國際機床展這一國際平臺,深度融入全球最大制造體系的創新網絡,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新的動能。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