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農田到價值鏈,津村以科學種植共筑鄉村中藥材產業發展新路徑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4-23





      在四川若爾蓋縣團結村的大黃種植基地,一位農民正專注地檢查一株大黃的葉片與根莖。這片曾經貧瘠的土地,如今已經成了全家賴以生存的希望。

      這一變化得益于若爾蓋縣政府推動的農業結構轉型。依托自然生態優勢,借助科學資源規劃,團結村形成了“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當地經濟模式從單一農作物種植,轉型為發展優質和高附加值的唐古特大黃產業鏈。在此過程中,有這樣一家跨國醫藥公司積極響應政策號召,與中國的合作伙伴一道,為當地經濟轉型和農戶生活水平提升做出貢獻,它就是津村。

      在政策支持下,津村與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標準化大黃生產基地,由合作伙伴負責基地運營,津村則向當地農戶提供科學化的種植技術、土壤改良方案和標準化管理體系,推動大黃從野生采摘轉向人工種植,既提升了大黃產量和質量,也有效保護了野生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如今,人工種植的大黃成為當地農戶增收的關鍵產業,每畝收益從過去的500元增長到1400至2000元,并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持久動力。

    (建立標準化大黃生產基地前后的四川若爾蓋縣團結村)

      事實上,津村已深耕中國40余年,一直默默耕耘,與平安集團、上海醫藥等本土伙伴緊密合作,服務于本土中醫藥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津村相信“質量始于農田,農戶是立身之本”,多年扎根中藥材種植一線,迄今已與全國15個省69個偏鄉地區的9000戶中藥材產地農戶建立合作關系,協助其開展大黃、人參、甘草、蒼術等百余種品類的中藥材種植。

      此外,津村也積極響應國家對鄉村振興和加速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號召,服務于種植區域特色中藥材產業體系的建設。例如在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津村大力推動無公害農田精細化栽培技術,并出資建成了迄今為止世界最大規模的人參種植基地,帶動800余名當地務工人員,助力當地經濟收入數億元,為推動長白山人參產業發展和打造人參品牌貢獻力量,幫助靖宇縣在2020年“脫貧摘帽”。

    (津村為種植農戶和工人提供中藥材無公害農田精細化栽培技術指導)

      津村還定期為種植農戶和工人提供技術指導和GACP[1]培訓,幫助他們掌握現代種植與管理技能,從傳統“靠天吃飯的播種人”轉型為“精通技術的藥材種植工”,這一舉措不僅顯著提升了中藥材的質量,也為行業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為中醫藥的未來奠定了基礎。

      同時,津村還通過與本土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共同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包括將取得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專利的高酸甘草種植技術,無償提供給中國相關企業。此外,津村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合作,攻克根腐病等病蟲害防治難題,為蒼術規模化種植提供了技術保障。

      “在商業中守望鄉野,自鄉野中生發責任與向善的力量。”一位津村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技術支持和資源投入,不僅服務于種植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生活提升,更在行業鏈條的每一個環節推動長期主義的發展。從一粒種子開始,我們做的是能夠持續幾十年甚至幾代人的事業。未來,我們期待深化與更多本土伙伴的合作,持續服務于本土中醫藥行業的高質量與國際化發展,回饋中國社會。”

      [1] GACP (Good Agricultural and Collection Practice) :藥用植物種植和采集質量管理規范指南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