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變革、制造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遠大鋁業近日發布一份2023-2024年一線產業工人薪酬變化的數據。
數據顯示,鋁業一線工人平均工資累計增長16.10%,核心技術崗位年薪資漲幅超行業均值(5%-8%)11%,在疫情沖擊與國際貿易摩擦的雙重壓力下,交出了一份“不降薪酬、不棄實業”的硬核答卷。這份報告不僅是一組數字的呈現,更折射出遠大集團“奮斗改變命運、勞動創造價值、做人潔身自愛”的企業文化。
●數據為證 工資增長的背后是效率革命
在遠大集團焊裝車間,工齡15年的高級技師田曉偉正仔細核對當日的工藝參數。他身后的數據看板上滾動著實時數據:2024年該車間人均單日焊接合格件數較2022年提升1.3倍,而他的月收入也從十年前的4700元增長至如今的8900元。
“現在車間里以班組為單位進行核算,多勞多得、不再吃大鍋飯,用多少人干、怎么干效率最高這都由班長決定,遠大工程這么多根本不愁活干,就是效率越高我們賺得越多”田師傅的這席話,正是遠大“效率換效益,效益反哺勞動者”戰略的縮影。
▲數據顯示:
技術賦能收入增長
2022年推行“技能+績效”薪酬體系后,持高級技工證書者年均增收1.2萬元,車間自動化改造使核心崗位人均有效工時提升47%。
行業對比顯擔當
在制造業平均薪資漲幅6.7%的背景下,遠大焊工、裝配工等崗位三年薪資復合增長率達20.6%,技術骨干流失率連續五年低于2%。
工資單上的數字,記錄著每個工人的汗水,也丈量著企業發展的高質量。遠大鋁業總裁趙忠秋說“當某些企業用金融、用杠桿把報表‘美顏’得光鮮亮麗時,我們選擇踏實勞動創造合理利潤,遠大絕不用‘泡沫’漲工資,要靠業務量和效率創造收入增長。”
●文化鑄魂
寧可斷臂求生,不取投機之財
走進遠大鋁業歷史陳列館,一張集團控股會的決議書被擺放在展廳中——2020年開始,面對疫情導致的現金流危機,很多公司選擇了裁員、降薪、延遲發薪,但遠大集團控股會經過多輪審慎研究,決定通過減持股票籌措資金給鋁業員工發薪水。這是遠大集團歷史上首次減持行動,這一選擇,成為遠大“流汗賺錢、不投機,守住制造業底線”理念的生動注腳。
▲財務數據顯示:
保障民生底線
疫情3年期間,集團累計減持上市公司股份2.66億元,全部用于保障員工工資按時、全額發放
與金融泡沫保持距離
近五年金融衍生品交易額為0,資產負債率已降至32.03%,始終保持在安全線以下
研發投入持續加碼
2024年研發投入8588.95萬元,較2023年提升18.4%,優于穩健增長型制造業上市公司均值3個百分點
“有人問我們守著制造業‘苦哈哈’圖什么?”集團首席財務官王維龍算了一筆“良心賬”:“金融工具賺快錢就像吸毒,一旦嘗到甜頭就再難安心搞研發、抓生產、跑客戶。康總說過‘遠大寧愿少賺利潤,也絕不使用金融杠桿轉移風險,制造業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
●時代叩問
誰在守護制造業的星辰大海?
近期,美國對中國加征巨額關稅,意圖之一就是解決其制造業空心化問題。曾以“金融資本主導全球”為榮的國度,如今正為其三十年產業外移付出代價。美國產業鏈斷裂之痛、金融反噬之困更突顯了遠大堅守制造業“為國奮斗、實干興邦”的民族企業本色。
“關稅大棒打不垮真正的硬實力。”遠大鋁業生產總監指著車間里即將發往海外的光伏幕墻說道:“他們用鍵盤、用算法收割財富,我們用扳手、用汗水澆筑產品。他們能讓經濟數據很漂亮,但能讓老百姓用上一度清潔電的,永遠是咱們工廠里的這些鐵疙瘩。”
有人沉迷于高負債的泡沫富貴,我們獨愛車間的鋼花焊火。遠大流水線的汗流浹背和實驗室的燈火通明不僅拉起了收入的增長、筑起了產品的護城河,更是祖國制造業挺立的脊梁!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