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農村住房革新調研:固廢再生技術破局綠色人居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4-24





      2025年2月22日,陶“立”坊調研團隊完成對甘肅蘭州榆中縣高墩營村、青海西寧湟源縣大高陵村及陜西楊凌市裕盛村的深度調研。本次調研以西北太陽能富集區農村住房為對象,聚焦煤電廠固廢資源化利用,探索“核殼陶粒混凝土集熱蓄熱墻體”技術,為鄉村振興與“雙碳”目標協同推進提供創新路徑。

      調研數據顯示,西北地區農村住宅因傳統磚混結構墻體熱工性能差,冬季室內平均溫度較室外僅高3-5℃,采暖季散煤消耗占家庭能源支出一半以上,同時帶來大量PM2.5與二氧化硫排放。而區域內煤電產業每年產生粉煤灰超5000萬噸、脫硫石膏超2000萬噸,固廢堆存不僅占用土地,還存在環境污染風險。

    20250424133229521.png

    團隊成員與高墩營村村民交談

      陶“立”坊團隊采用多維度調研方法,通過實地測繪203棟農房建筑結構、采集32份煤電固廢樣本,結合156份有效問卷及34次深度訪談,系統梳理出西北農村住房三大核心痛點:墻體保溫隔熱性能不足、太陽能資源利用效率低下、新型建材推廣存在認知與成本壁壘。

      高墩營村現存農房大部分為上世紀建造的磚混結構,墻體熱阻遠低于節能建筑標準要求。調研發現,村民對新型建材接受度較高,但顧慮集中在耐久性與改造成本。值得關注的是,距離該村5公里的榆中熱電廠年排放粉煤灰20萬噸,若采用核殼陶粒混凝土技術,可將粉煤灰利用率提升至70%,實現固廢近源轉化與建筑節能雙重效益。

    20250424133305918.png

    團隊成員正在進行走訪調研

      大高陵村年均日照時間長,卻因墻體保溫性能差導致太陽能熱利用效率不足。調研數據顯示,大部分的村民愿為具備蓄熱功能的墻體支付部分溢價。盡管該村已納入“煤改電”工程,但現有新型建材因運輸成本導致單價較高于傳統材料,制約推廣進程。團隊建議通過本地化固廢加工降低成本,同時結合相變儲能材料提升墻體蓄熱性能。

      作為國家級農業示范區“門戶村”,裕盛村推廣的輕鋼裝配式農房因保溫層設計缺陷,冬季室內溫度較設計標準低8-10℃。陜西省《農村住房節能改造三年行動計劃》要求2026年前新建農房節能率提升至65%,并配套每戶2萬元綠色建材補貼。團隊認為,結合核殼陶粒混凝土墻體與3D打印技術,可實現節能率提升至72%,同時降低施工周期30%。

    20250424133329861.png

    團隊成員與裕盛村村民交談

      此次調研驗證了核殼陶粒混凝土技術在西北農村住房應用的可行性。該技術通過特殊工藝將粉煤灰制成具有中空結構的核殼陶粒,其導熱系數僅為傳統混凝土的1/3,且抗壓強度高,滿足建筑結構要求。結合3D打印技術,可實現墻體精準建造,同時融入相變材料,使墻體兼具集熱與蓄熱功能,有效提升太陽能利用率。

      陶“立”坊團隊表示,后續將聯合地方政府與企業,在三地建立示范項目,優化技術參數與施工工藝。通過“政府補貼+企業讓利+農戶參與”的模式,降低改造成本,力爭在3年內實現核殼陶粒混凝土墻體在西北農村的規模化應用,助力打造綠色、節能、宜居的新型農房。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