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19:25,在美國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總計104%關稅的歷史性時刻過去整整7小時24分鐘后,一家美國游樂設備制造商通過海智在線平臺,向一家東莞工廠授盤了首批1000件機加工零部件。這是一筆多品種、多工藝、多工序、多批次的訂單,潛在總價值數百萬元。
海智在線后臺頁面截圖
這是該買家與中國工廠合作的第74個項目。自2022年首次下單以來,他們已累計發布近百個訂單,在線授盤率75%。
如今,距離那場史無前例的關稅沖擊已過去數天。期間,全球制造業彌漫著不確定與焦慮:中美貿易關系持續緊張,關稅條款反復變化,業界議論紛紛,不少中國工廠老板都在問——“美國市場還能做嗎?其他國家的訂單,會不會也受影響?”
但事實上,那一夜,這家東莞工廠的數控機床仍有條不紊地運轉著,為美國的新訂單緊張排期生產。
海智在線平臺買家檔案及其官網
接下來的幾個星期里,全球的采購訂單依舊源源不斷地通過海智在線下達到中國工廠。從美國到英國,從德國到加拿大,不同語言的零部件需求,以數字化的方式在屏幕上閃現,尋找著中國供應商的響應。
美國客戶,會放棄嗎
如果只看宏觀新聞,很容易得出“美國買家正在遠離中國供應商”的結論。
但翻開海智在線后臺的訂單數據和買家溝通記錄,你會發現,許多美國買家并沒有,也不打算放棄中國制造。
在關稅消息公布后的頭幾天,海智在線海外事業部連續接到多家美國客戶的主動咨詢。
Exo**LC是一家由獨立產品設計師創辦的初創企業,他們坦言難以預估不斷變化的關稅如何影響成本,但依然主動聯系海智在線尋求方案:“我們需要你的幫助,我們不想放棄中國供應商。”
海智在線后臺頁面截圖
Ro**Inc是一家自2020年起就長期通過海智在線平臺尋源的壓花模具企業。他們直言,關稅對其業務影響不大,原因很簡單:他們在中國合作的工廠能夠制造出在別處難以替代的精密定制件。即使面臨成本上升,他們依然選擇繼續下單。4月10日,他們新發布了兩款五級鈦合金機加工件,僅44小時后便成功授盤給一家東莞機加工工廠。
All**ers同樣是海智在線平臺上的資深買家,長期服務于航天航空、醫療器械與運動設備等領域。自2021年起,他們已合作超過30家中國工廠,累計完成近120個項目。面對美國新一輪關稅政策,他們承認“確實帶來一定影響”。在4月10日至5月8日期間,他們首次整整一個月未發布新項目,僅保留原有合作的持續采購。但5月9日,他們還是恢復了新項目的發布。
海智在線后臺頁面截圖
Sup**Inc是一家于2025年4月初新主動注冊海智在線的美國采購商,專注于軍工與私人飛機設備領域。注冊次日,他們便通過平臺發布首個訂單,并表示:“這(關稅)不會改變任何事。”幾天后,該訂單成功授盤給一家廣東工廠。
海智在線后臺頁面 買家notes記錄截圖
這一時期,也有買家表達了對關稅前景的擔憂,但依然明確表示目前不會更換中國供應鏈,因為“找不到比中國更可靠的選擇”。
Reson**Inc是一家醫療高科技設備美國企業,曾與廣東、江蘇等地的多家工廠合作。雖然他們提到“可能會評估其他外包地”,但仍在4月25日發布了一款新產品的詢盤。
Leo**ng是一家制藥和營養保健行業美國企業,自2016年首次注冊平臺以來,已經合作了深圳、東莞、上海、江門、無錫等多地的工廠。他們表示:“很擔心貿易戰會加重,但我們的新產品試制離不開中國工廠的支持,錯過研發窗口期,損失更大。”5月2日,他們在平臺上發布了一款研發機加工件訂單,從詢盤到授盤給一家年產值600萬元的小工廠,僅用了1小時10分鐘。
海智在線后臺頁面截圖
中國中小工廠在協同制造、服務創新和服務海外等方面展現出的能力,正是中國多層級供應鏈深不可測的核心優勢。事實上,過去一個月里,幾乎所有活躍在海智在線平臺上的美國買家都表達了同樣的態度:“只要中國工廠還能提供我們需要的產品,我們就沒有理由放棄合作。”
5月12日,中美雙方在日內瓦正式達成關稅和解協議,雙邊貿易緊張關系暫時緩和。僅僅在協議達成后的六天內,海智在線平臺上美國買家提交的、經工程師審核通過的有效詢盤數量同比增長整整一倍。
海的另一邊,訂單仍在奔向中國工廠
世界正在拉起新的貿易壁壘,而海智在線,則借助數字化平臺的優勢,用一筆筆真實訂單展示著:中國供應鏈的響應速度、柔性制造與技術沉淀,仍然無法被取代。從食品設備到體育用品,從創新醫療器械到高端音響,不同國家、不同應用場景的采購需求,依然堅定地選擇著中國制造。
5月14日,瑞士一家烘焙工業設備企業HE**G發布了一款新型號設備的緊急打樣需求。海智在線平臺為其秒級匹配到了15家具備相應生產能力的工廠報價。最終,該訂單在發布后第52小時,授盤給了昆山一家工廠。
幾乎同一時間,德國一家初創科技公司Pur**st也將他們第一批原型零件的訂單交給了昆山一家工廠。這是一款創新型呼吸分析設備,由于仍處于籌資階段,團隊無法承擔歐洲本地工廠的模具與啟動成本,于是選擇通過中國工廠完成打樣。從詢盤發布,到成功匹配10家符合設備和技術要求的工廠報價,再到最終授盤,只用了46小時。
德國智能健康企業產品圖及其在海智在線的授盤記錄
而在對“精度”和“難度”要求極高的行業里,中國工廠的支持鏈與技術鏈短期內無法被超越或取代,“+中國供應鏈”依然是全球買家的第一選擇。
4月2日,德國高端音響品牌Th**ner主動注冊海智在線平臺,第二天便發布了一筆鋁合金機加工件訂單,用于其最新系列音響設備的原型制造。這類零件不僅對強度和剛性有嚴格要求,還必須滿足對表面處理的高標準,不只是為了匹配品牌的高端視覺語言,更因為零件精度直接影響音響單元的安裝穩定性,稍有偏差就可能造成聲音失真或共振。平臺為其秒級匹配了多家具備精密難件加工能力的工廠報價;第34小時,訂單授盤給一家上海工廠,單個零部件價格接近200美元,項目總價值預估180萬美元。
海智在線后臺頁面截圖
4月15日,英國醫療設備制造商 Dou**td 發布了兩款用于新型實驗室設備的研發件。這兩款零件為設備核心結構支撐部件,直接影響運動精度、機械穩定性與液體分配系統的可靠性。海智在線秒級響應,為其匹配到22家滿足基本要求的工廠,其中7家工廠在四十分鐘內報價,最終由湖北一家工廠成功獲得訂單。目前,該英國買家在平臺的在線授盤率為88.46%。
甚至連曾經猶豫的買家,也在通過海智在線首次發布詢盤后迅速改變了態度。
瑞士的Ren**AB是一家管道清潔設備企業,早在2023年8月就注冊了海智在線平臺,由于其在本地已有穩定供應鏈,一直處于觀望狀態。但在海外事業部客戶經理每月的持續跟進下,該企業終于于 2025年4月2日發布了首筆詢盤——一款碳鋼機加工件。平臺為其秒級匹配了13家完全符合基本設備及生產要素需求的工廠,其中4家工廠在二十分鐘內報價。經過商務溝通和技術澄清,買家成功授盤給湖北武漢一家工廠。
站著贏下,一次又一次
中美40天史無前例的關稅戰暫時走入和平期,但過去幾年里,全球對中國供應鏈的疑問和對中國制造國際地位的挑戰,并未因此而終結。陰霾仍在,變量依舊,未來仍有不確定性。
于是,總有工廠老板會問:現在,還能做外貿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回答:中國供應鏈的優勢,究竟在哪里?
這40天里,發生在海智在線平臺上的每一筆訂單,只是無數中國中小工廠日常故事的縮影。在全球技術革命帶來的轟然巨變背后,是寧波的鑄造廠通過夾具優化,為一款成熟產品的組裝效率提升700%,單件成本下降20%;是江蘇的機加工工廠,用手動機加工完成上市企業一款復雜打樣件的生產,在提速77%的同時,實現難件降本97.5%;是青島工廠通過協同制造,解決了科創板企業長期未能攻克的表面處理難題,顯著提升交付質量與穩定性。
寧波工廠現場照片(海智在線拍攝)
工業革命的根本,從來不是從無到有的靈光乍現,而是從一到百的效率躍遷。
德國人卡爾·本茨發明了第一輛內燃機汽車,但直到28年后,美國福特用流水線制造出普通家庭買得起的T型車,才真正改變了千家萬戶的出行方式。而今天,改變世界制造格局的,不是某一場宏大革命,而是每天在中國中小工廠里不斷發生的、數以億計的微小創新。那些創新未必驚艷,卻將一張張圖紙確切地變為了現實;未必被看見,卻在潤物無聲地改寫供應鏈的效率與成本結構。
在經濟學里,有一個始終成立的基本邏輯:資源總是傾向于流向效率更高、風險更低的地方。因此,無論貿易壁壘如何起伏,訂單終將流向那些能更快、更好、更穩定完成生產的地方。
海智在線,正在持續為中國工廠鏈接全球訂單,讓世界用訂單來驗證:中國制造業,在一次次動蕩中交出的答卷,不是單靠價格取勝,而是無數中小工廠日復一日對技術、效率與品質的堅持。
真正的價值,不是曇花一現的驚艷,而是始終如一的可靠。
這,才是中國制造真正的底氣。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