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首次漲停!醫藥巨擘海王生物已集齊估值躍遷碎片?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5-27





      2025年5月27日,醫藥代表型企業海王生物迎來2025年的首次漲停,當日參與資金達到1.75億元,成交量較前一個交易日有近三倍的增長,呈典型的放量沖漲態勢。

      究其背后的原因,此前5月20日,三生制藥與輝瑞達成PD-1/VEGF雙抗SSGJ-707全球權益合作的消息,不斷強化著市場對中國創新藥企技術輸出能力的信心。同時近期多家中國創新藥企業宣布將在5月30日至6月3日舉辦的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 (ASCO)年會上發布研究成果,市場對國產創新藥出海及技術授權合作的預期被放大, 醫藥板塊熱度被進一步提升,作為在抗腫瘤藥領域布局的海王生物,正與行業熱度形成共振。

    全景網

    資料來源:Wind

      從區域流通商到生物科技平臺的進化史

      在生物醫藥行業這片充滿技術壁壘與政策護城河的戰場中,中國藥企正經歷著從"仿制跟隨"到"創新領跑"的基因突變。在政策變革、技術迭代與市場洗牌中,始終保持著對行業本質深刻理解的海王生物,已從深圳蛇口的一家初創企業,成長為覆蓋醫藥研發、制造、流通全產業鏈的綜合性集團,演繹著從傳統藥企向生物科技平臺躍遷的資本敘事。

      1992年成立的海王生物發展歷程,可以說是中國醫藥流通行業集約化進程的縮影。1998年深交所的上市鐘聲,開啟了海王生物的首次進化。公司以醫藥商業為核心,通過“內生+外延”雙輪驅動,逐步構建起覆蓋全國20余個省市的配送網絡。尤其在山東、河南等核心區域,其市占率常年位居前列,形成“區域深耕、全國聯動”的獨特優勢,于2015年營收突破百億關口。

      截至目前,深耕醫藥行業三十余年的海王生物,已構建起集醫藥研發、醫藥制造、醫藥商業流通于一體的“研-產-銷”完整產業鏈,成長為國內實力雄厚的綜合性大型醫藥企業。

      其中醫藥商業聚焦于藥品與醫療器械業務,其物流倉儲和配送能力是核心競爭力。公司通過內生式發展和外延式并購的方式持續拓展醫藥流通業務,已建立了覆蓋全國 20 多個省份(自治區、直轄市)的龐大醫藥商業業務網絡體系,其中公司在山東、河南地區,實現了業務網絡的全覆蓋,形成了強有力的區域優勢,是全國性醫藥商業企業中業務網絡覆蓋面較廣的企業之一,具備較強的行業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公司醫藥商業板塊擁有 22 個省級物流中心,110 個物流倉庫,總倉儲面積超 39 萬平方米,并配備超 623 臺自有物流車輛及 110 臺冷藏車,冷庫總面積超 1 萬平方米。2024 年度,公司為近 17 萬家客戶提供藥品與器械配送服務,業務拓展區域達到20 多個省區70 多個地市。

      在醫藥工業領域,公司以海王福藥、金象中藥及海王中新藥業為核心平臺,構建了覆蓋藥品研發、生產、銷售的的全方位業務體系。公司產品線豐富,涵蓋大輸液產品、西藥制劑及中成藥等多個領域,擁有 505 個國藥準字批準文號;福州生產基地 236 個品規和北京生產基地 90 個品種入選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

      而在醫藥研發方面,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深圳市海洋藥物研究開發工程中心、廣東省小分子抗腫瘤創新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技術創新平臺,為研發活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目前研發技術團隊共有 228 人,已完成課題研究、出站博士后 30 多名。

      海王研究院已被評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深圳市專精特新企業,擁有60余項發明專利,主要開展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領域,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多發性疾病領域新藥開發、為仿制藥質量一致性評價提供技術支撐等醫藥研發工作,不斷穩固公司核心競爭力。

      2024 年,公司榮獲“大灣區 TOP100 企業”、“深圳 500 強企業”、“2023 年度中國藥品流通行業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二十強榜單”等殊榮,在 2023 年中國藥品流通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百強榜單中位列第九名,產品線涵蓋了多個醫療核心領域,以介入類高值耗材和影像設備為核心產品線,與超過一半的全球器械百強企業和主要的國產器械企業有業務往來,服務近5000家等級醫療機構,取得了顯著的市場地位。

      2024業績大幅減虧 輕裝簡行迎行業機遇

      盡管近年來行業周期性壓力顯著,但是海王生物2024年的經營數據仍傳遞出不少的積極信號。主要受國家集采、區域統采等行業政策調整以及部分區域公立醫療機構采購額減少的影響,同時司戰略性主動放棄了部分低效、低毛利率業務,并對個別運營低效的子公司進行了優化。即便如此,公司2024年全年營收體量依舊維持在303.17億元體量。

      傳導至利潤端,主要由于公司公司預計對存在商譽減值跡象的子公司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公司資產減值計提了5.19億元;同時基于謹慎性原則,預計2024年末應收賬款預計計提減值準備,信用減值一項為2.93億元,使得公司歸母凈虧損11.93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12.38億元區間,不過相較去年同期的16.9億元歸母凈虧損、17.4億元扣非凈虧損而言均呈現大幅縮減態勢。而且其商譽減值經過數年計提已然接近尾聲,為業績長期增長奠定了基礎。

    全景網

      行業機遇已至,海王生物未來增長可期。

      就目前而言,中國醫藥產業正處于質量升級的關鍵期,行業集中度提升的紅利帶量采購、兩票制等政策加速中小流通商出清,頭部企業市場份額持續提升。海王生物憑借覆蓋全國的倉儲物流網絡(擁有福州、北京兩大生產基地)和客戶黏性,有望在行業整合中擴大領先優勢。

      與此同時,海王生物持續推動的業務轉型升級,公司通過為醫療機構提供定制化SPD(Supply-Processing-Distribution)解決方案,實現了從提供產品升級為提供服務解決方案的業務轉型突破。

      SPD解決方案運用射頻識別、條碼識別等信息技術手段,將SPD管理模式運用到醫用藥品和耗材分類管理中。這一業務有助于簡化采購與配送的流程,提升供應保障的質量與效率,有效降低醫院內部的物流服務成本,同時還助力醫院構建起完善的高值耗材質量追溯管理體系,為醫療安全與效率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公司還積極與醫療機構建立醫療延伸服務合作,通過協助醫院進行供應鏈融資、提供醫用物資供應鏈服務(SPD服務)、靜配中心以及設備維保等延伸服務提升業務附加值,進一步強化了客戶合作粘性。

      要知道的是,在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海王生物SPD模式引入醫院耗材管理,可通過物聯網技術與零庫存理念,幫助醫療機構降低物流成本20%以上,并實現全流程質量追溯。2024年,該模式在安徽等地的試點已初見成效,未來有望成為撬動醫院端服務升級的核心抓手。

      此外,海王生物2025年3月公告稱自主研發的NEP018片獲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批準。作為針對胃腸道腫瘤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劑,該藥物填補了國內靶向治療領域的空白。根據頭豹研究院預測,中國小分子抗腫瘤藥市場2030年將突破2000億元,NEP018的臨床進展正為公司打開第二增長曲線。

      除NEP018外,公司還儲備了亞單位流感疫苗、重組人白細胞介素-2等潛力品種。隨著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創新藥發展”,研發成果轉化有望提速。

      三十年行業沉浮,海王生物既經歷過營收突破400億元的高光時刻,也承受過商譽減值帶來的陣痛。2025年,隨著戰略包袱出清、板塊熱度回升、創新藥進入臨床,公司正站在新一輪價值重估的起點。在醫藥產業從“大”到“強”的升級浪潮中,這家老牌企業正不斷展現出成長的韌性。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