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的深化進程中,通用型AI模型為數字化應用奠定了底層技術基礎。然而在財稅管理等專業領域,基于公開數據訓練的通用技術方案逐漸面臨"場景適配性"挑戰——行業知識壁壘的復雜性、業務決策邏輯的特殊性,使得技術落地需更精準的垂直化探索。
垂直領域大模型的出現,標志著AI從"通用認知"向"專業理解"邁進。但企業業務流程的智能化,仍需突破"語言生成"到"任務執行"的關鍵鴻溝。AI智能體作為整合模型、工具與系統的智能執行單元,可根據高層級任務自主規劃路徑,實現從用戶需求到業務目標的全流程閉環。這種"模型提供認知能力,智能體驅動執行落地"的協同模式,正成為企業級AI應用的核心架構。
行業動態顯示,垂直智能體的開發已進入加速期。超七成企業將其納入未來技術布局重點,背后是對"場景化技術深耕"的共識 ,也就是說,通用模型解決"能不能"的問題,垂直智能體則聚焦"好不好"的優化,二者共同構建起立體化的技術應用體系。
財稅領域的智能化攻堅:壁壘與破局的雙向博弈
財稅場景的專業特性,使其成為檢驗AI垂直化能力的試金石。政策法規的高頻迭代、會計準則的多維交織、企業數據的復雜關聯,形成了多層級的知識壁壘。部分通用技術方案因訓練數據與業務場景的差異,在處理具體財稅問題時,可能出現政策解讀滯后、風險識別偏差等情況。如何讓AI真正"懂政策、通業務、精數據",成為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命題。
破解這一難題,需要技術路徑的創新突破。業內實踐顯示,"通用能力底座+垂直領域精調"的技術路線逐漸成為主流,即通過通用模型構建基礎語義理解框架,疊加行業專屬數據與實務經驗的深度訓練,可顯著提升AI在專業場景中的執行精度。這種"雙軌并行"的策略,在財稅領域已展現出一定的應用價值。
在"2025AI時代商業智能創新峰會"上,專注中小企業數據智能服務的杭州微風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小企業數據研究院院長潘成挺,分享了微風企在財稅垂直智能體的技術實踐。作為在財稅數據服務領域積累多年經驗的行業參與者,該企業的解決方案聚焦于打通"政策-業務-數據"的協同鏈路。
據披露,微風企財稅垂直智能體以自研財稅垂直大模型為技術內核,采用"通用能力融合+場景化精調"的架構設計,即一方面依托通用模型的底層算力,構建政策文本解析、數據語義理解等基礎能力;另一方面,整合企業在財稅、征信等領域的服務經驗,對政策語料、行業知識圖譜進行結構化訓練。這種技術路徑既保持了通用模型的普適性,又通過垂直領域知識的"浸潤式學習",提升了對復雜業務場景的適配能力。
微風企的探索,映射出企業級AI發展的新方向——當技術競爭從"算力比拼"轉向"場景深耕",垂直智能體正重新定義專業服務的邊界。在財稅領域,智能體不再局限于數據處理等基礎工作,而是逐步向分析解讀、風險預警、決策支持等核心環節滲透,推動服務模式從"人力密集型"向"AI參謀型"轉變。
值得關注的是,這種變革不僅是技術應用的升級,更是對行業服務本質的重塑。隨著垂直模型與業務知識的深度融合,未來的財稅服務也或將呈現三大趨勢:政策解析智能化精準化、風險防控前置化、決策支持場景化。
在AI技術向產業腹地延伸的過程中,財稅垂直智能體的興起,標志著行業數字化進入"價值創造"的新階段。以微風企為代表的技術探索者,正在通過"通用技術底座+垂直場景創新"的模式,為專業服務行業開辟一條差異化的智能化路徑。隨著更多類似實踐的落地,垂直智能體或將重新書寫行業競爭規則,讓AI真正成為驅動專業服務升級的核心變量。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