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見證“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現代牧業用低碳勾勒生物多樣性畫卷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03





      在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現代牧業以塞北牧場的生態實踐成果為鮮活案例,通過“養殖-肥田-護草” 低碳閉環,將畜牧業發展深度融入生物多樣性保護框架,生動詮釋了2025年“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的全球主題。

      沼肥循環:從污染治理到生態增益

      現代牧業旗下塞北牧場攜手中國農大、中國草業協會,在正藍旗黑城子天然草場開展退化刈牧草地生態修復項目。該項目采用“液體沼肥”這一核心手段,為草原生態系統的恢復注入強大動力。

      在距離塞北牧場20km的草場,每畝施用沼肥約10m3后,草場返青時間較未施用區域提前約1周,牧草株高茁壯生長達到25cm,總產更是實現了40%左右的顯著增長。這場生態修復 “戰役”,不僅讓退化草地重煥生機,更為草原生物多樣性搭建起廣闊舞臺,草原生態鏈條日益豐富完善。

      科技賦能:退化草場的“復活密碼”

      能夠取得上述成果,離不開塞北牧場在解決傳統沼肥漫灌痛點問題上的不斷探索。從早期自備車拉運還田、車輛自噴還田等效率較低的方式,逐步演變為如今的多元、高效模式。

      2024年,塞北牧場現有沼肥還田模式涵蓋拖拉機拖電式軟管施肥、春冬季耕地施肥等多種作業方式,針對玉米、馬鈴薯、燕麥草、蔬菜及天然草場等不同作物和場景,精準匹配還田量、車輛速度和施肥機效率等參數,實現精細化、規模化運作。這種因地制宜、因需施策的沼肥還田模式,讓沼肥在廣袤土地上充分發揮價值,助力土壤改良、肥力提升,減少化肥使用,降低碳排放,為應對氣候變化、守護生物多樣性貢獻關鍵力量。

      現代牧業把“牧場廢棄物”變成“生態修復劑”,為畜牧業低碳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草原模式”,成為了生物多樣性的守護者與捍衛者。下一步,我們還將從理念到實踐進行全方位升級,持續帶動行業綠色發展。一方面,通過沼肥與自有地捆綁、飼草捆綁、青貯捆綁等模式,逐步降低處置費用,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技術領域不斷深耕,優化發酵效果、推進雜質過濾、實現沼肥濃縮與追肥利用;同時積極參與地方標準制定和綠色品牌認證,打造產業標桿。

      值得注意的是,在現代牧業最新發布的2024年ESG報告中,正式公布了生物多樣性戰略——采用定位、評價、 評估、應對“四步法”對奶牛飼養、飼草種植和飼草加工環節進行生物多樣性風險和機遇評估,并根據“避免、減緩、恢復和補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策略,制定應對舉措。以“綠色生產力”為核心,以“高質量發展”為引擎,構建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牧業生態圈,盡顯 “守護地球生命共同體” 的大企業格局與擔當!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