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堅持問題導向,持續提升小區物業服務管理水平。2024年以來通過深入開展全市物業管理提升專項行動,全域化、系統化、制度化破解小區治理的難點痛點問題,有效提升物業服務品質和基層治理效能。
??選好“領頭雁”,建強“主心骨”
3月14日,灣美社區灣美1期開展集中議事(灣美社區供圖)
“泉州有2265個住宅小區,與2060個村莊數量相當,我們要像選村干部一樣選好業委會主任。”泉州市委書記張毅恭說。泉州把選好、管好業委會作為加強小區管理的第一步,將黨建力量注入小區管理的細微脈絡。
在物業管理提升專項行動中,泉州建立了由組織部門牽頭的業委會組建工作組,制定了小區業委會主任人選參考標準和審核機制,主動摸排有公心、有熱心、有能力的黨員干部,建立“儲備庫”。在人選深入“摸”、資格從嚴“把”的基礎上,出臺業委會工作制度,并通過開展示范培訓班等方式提高業委會履職能力。
“小區黨支部每周召集業委會、物業公司召開聯席會,社區黨支部每月召集小區黨支部、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召開聯席會,黨支部在議事中起到牽頭和引領的作用。”晉江梅庭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許再發說。泉州著力推行“支部建在小區上”,完成“一小區一支部”組建,通過推動小區黨支部與業委會、物業企業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有效將社區黨支部的觸角延伸到小區。2024年以來,全市小區正式業委會組建率提升至98.3%,黨員人數過半的業委會占比達84.4%。
??部門齊抓共管,形成治理合力
“掛鉤社區的處級干部幫助協調消防部門,解決了消防栓沒水的問題,排除了安全隱患,掛鉤的科級干部每周也會過來了解情況、協助解決問題。”鯉城區金山社區中心主任曾玉云說。
為解決物業和社區“小馬拉大車”的問題,泉州在物業管理提升專項行動中將全市有關部門納入下設的業委會組建、物業品質提升、共建共治等9個工作組,形成齊抓共管格局;組織2881名處級科級干部全覆蓋掛鉤片區和小區,建立了嚴格的工作制度和服務閉環。
市縣兩級法院、檢察院、公安、城管、消防救援等8部門組建“物業管理司法聯盟”、開展“綜合執法進小區”行動,包括違規裝修、亂搭亂建、堵塞消防通道等一批久拖未決的違法違規行為得到處置,2024年全市物業投訴信訪件同比下降46%;在“辦好為民服務10件實事”行動中,全市掛鉤干部協調解決違章搭建、消防安全、下水管道堵塞等小區治理問題8800多個,新增電動自行車充電口2.7萬個,修復路面破損7.6萬平方米、修復增設公共照明設施6萬個……
明確物業責任,發布服務標準
“小區管得好不好,物業經理至關重要。同一家物業公司的物業經理管理水平天差地別,也不是品牌物業公司的服務就更有保障。”鯉城區住建局副局長鄭志偉介紹,以往由于缺乏對物業企業、物業經理的評價體系和監管手段,導致服務水平難以保障。
為規范對物業企業的管理,泉州發布《住宅物業管理服務規范》地方標準,明確物業服務內容、服務質量、收費標準等,推動“質價相符”;對物業企業、物業經理開展評星定級,加強執法檢查,探索實行差異化管理和準入清退機制。“物業公司成立門檻很低,評星定級能夠加快優勝劣汰,提升行業整體服務水平。”德化縣住建局副局長顏杰臻說。截至目前,泉州市依法清退28家不達標企業、調崗分流不符合要求的保安員814名。
泉州市住建局局長張志銘介紹,今年初泉州市印發了《泉州市推進社區物業服務管理提升工作三年行動方案》,旨在進一步鞏固攻堅成果,強化常態長效,打造物業融入基層治理的“泉州樣本”。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