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大發明專利加持,孚諾醫藥如何在“傷口愈合快”賽道脫穎而出?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12





     醫院明亮燈光下,張阿姨手臂上被熱油濺到后紅腫的燙傷格外顯眼。醫生熟練地處理傷口,拿起一支藥膏:“別擔心,回去按醫囑涂這個藥膏,傷口愈合得更快。”同樣的場景發生在全國無數診室——從廚師燙傷、學生擦傷到爆痘紅腫,印著“孚諾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的藥管成為醫生們高頻推薦的選擇。

    061231.jpg

      這支被醫生頻繁開具的藥膏,背后是一家深耕皮膚外用藥23年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孚諾醫藥。手握八大核心發明專利,它以“傷口愈合快”為支點,讓專業皮膚外用藥產品——孚諾?軟膏走進千萬家戶。

      八大發明專利,鍛造研發硬實力

      在醫藥賽道,專利是衡量企業創新力的重要標尺。孚諾醫藥的八大發明專利,覆蓋藥物制備方法、生產工藝以及新型藥物成分等多個關鍵領域。其中,“一種硫酸多黏菌素B的制備方法”(專利號 ZL2018101819140)和“一種硫酸新霉素的發酵工藝”(專利號 ZL2020113763764)這兩項專利,成功研制推出中國版三抗軟膏——孚諾?軟膏,凸顯了企業在核心成分提純與生產上的技術優勢。這個傳承70年全球驗證的經典三抗配方,經工藝創新后實現了對抗細菌感染、緩解疼痛并加速愈合的協同效應,臨床研究證實其能使傷口愈合速度提升34%。[1]

    061232.jpg

      此外,“Tumor argeting Polypeptide and Method of Use TThereof(腫瘤靶向多肽、制備方法及其應用)”(專利號 US 11,566,045 B2)展現了企業向國際精準醫療拓展的前沿視野。孚諾醫藥憑借這些自主知識產權,在皮膚外用藥市場中構筑起堅實的護城河,為國民皮膚健康助力。企業搭建的三大研發平臺(皮膚外用制劑、原料藥、藥用生物活性物質),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等頂尖機構的深度合作,讓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連續九年穩居我國院內外用抗生素銷售額榜首[2],年銷售量突破4.4億元[3]——相當于平均接近每2秒就有一支被消費者帶回家。

      專利落地生活,品牌力讓科技有溫度

      當科技走出實驗室,如何真正服務大眾?孚諾醫藥以其獨特的雙軌策略給出了有力的回答。

      孚諾深知產品力是品牌發展的根基。以核心產品孚諾軟膏為例,其采用經典的三抗配方,包含硫酸多黏菌素B、桿菌肽和硫酸新霉素三種抗生素,能夠快速殺滅常見細菌,加速傷口愈合,有效預防和治療皮膚傷口細菌感染。同時,輔以鹽酸利多卡因成分緩解疼痛,凡士林基質保持傷口濕潤,促進愈合。北京積水潭醫院的臨床數據顯示[4]:使用該產品的燒傷患者平均提前11天出院,節省醫療費用超10萬元。


    061233.jpg

      在品牌傳播方面,孚諾積極創新,致力于打破大眾的認知壁壘。面對“牙膏治燙傷”等傳統誤區,孚諾舉辦全國首屆線上傷口愈合周“愈見幸運孚”活動,以街頭采訪、醫生科普形式揭示大眾對傷口處理的認知盲區,引發全平臺廣泛關注。所有傳播始終錨定“孚諾?軟膏,傷口愈合快”的核心定位,讓技術優勢沉淀為品牌認知。孚諾醫藥董事長傅龍云表示:“我們希望孚諾?軟膏能夠給大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

      走進孚諾醫藥的品牌展廳,眾多認證與近百項榮譽如同無聲的勛章,記錄著專利技術落地的足跡。成長性科技型百強企業、四大省級研發機構的認證,見證著技術厚度;“浙江省專精特新企業”“浙江制造精品”的稱號,銘刻著行業認可。

    061234.jpg

    如今,當孩子摔傷后媽媽取出孚諾?軟膏,當老人小心翼翼將其涂抹在燙傷的手背,他們或許不知曉——這一抹藥膏背后,是23年研發淬煉的八大專利,是原料藥與制劑一體化戰略的具象化,更是孚諾人對“傷口愈合快”的樸素堅守。


    [1] Leyden JJ et al.Comparison of topical antibiotic ointments,a wound protectant,and antisep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Human Blister Wounds contaminated with staphylococcus aureus.J Fam Pract.24(6),601-604(1987)

    [2] 據米內網《我國皮膚病外用化學藥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自2015年起,孚諾?軟膏已連續9年位列我國院內外用抗生素市場銷售額第一名。

    [3] 據米內網《我國皮膚病外用化學藥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孚諾醫藥的孚諾?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2023年銷售額為4.4億元。

    [4] 王成,卞婧,沈余明. 燒傷患者治療中局部使用復方抗生素制劑分析. 臨床軍醫雜志. 2022,50(6):612-615.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