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2日 ,恒都農業集團內蒙古赤峰基地舉辦"三年匠心,一‘ 牛’驚人" 活動,全面展示了該基地在和牛品種培育領域歷經三年攻克重重困難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以及規范標準方面的重要貢獻。
(左1:恒都集團副總裁魏文曉;左2:翁牛特旗旗政府副旗長 查干巴特爾;左3:內蒙古國貿集團黨委副書記李勁松) 圖片來源:恒都農業集團
開幕儀式于恒都農業集團旗下內蒙古赤峰恒都食品開發有限公司內隆重舉行。恒都農業集團副總裁魏文曉,翁牛特旗政府副旗長查干巴特爾以及內蒙古國貿集團黨委副書記李勁松均為開幕儀式致辭。其中,魏總主要從企業成就、產業貢獻以及未來愿景等方面為活動致辭。查干巴特爾旗長從當地政策、戰略、肉牛行業現狀以及恒都集團在當地所做貢獻等方面進行演講。
內蒙古國貿集團黨委副書記李勁松致辭 圖片來源:恒都農業集團
內蒙古國貿集團黨委副書記李勁松更是對恒都國產和牛項目贊不絕口,甚為此題詩一首:赤峰龍興地,國運昌隆時。恒都育和牛,蒙品添新軍。脂肪奶油色,雪花大理紋。深閨六百天,嬌嗔惹人憐。昔稱堂前燕,今入百姓家。君不見草原牛馬迎春色,此間風光無限!
左1:恒都集團副總裁魏文曉;左2:翁牛特旗旗政府副旗長查干巴特爾;左3:內蒙古國貿集團黨委副書記李勁松三位領導合影 圖片來源:恒都農業集團
三位領導的致辭從企業成就、地方產業戰略及品質價值等不同維度,充分表達了對恒都國產和牛項目的高度認可與大力支持。
攻堅克難, 突破技術瓶頸
2022年,恒都農業集團內蒙古赤峰基地正式啟動國產和牛培育項目。和牛以肉質鮮嫩、大理石花紋豐富聞名,但與和牛培育面臨著諸多技術難題。例如,和牛凍精與母牛的適配性問題,初期受胎率較低,遠遠低于預期。為解決這一問題,基地組建了由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經過數百次試驗,成功優化了人工授精技術,將受胎率大幅提升。
在胚胎移植技術方面,基地面臨著受體牛選擇和術后護理的挑戰。受體牛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胚胎著床成功率,初期由于對受體牛的篩選標準不明確,胚胎移植成功率較低。技術團隊通過對受體牛的體況評分、激素水平檢測等多方面研究,制定了嚴格的受體牛篩選流程,并建立了術后精細化護理方案,包括營養調控、環境控制等,使胚胎移植成功率大幅提高至國內領先水平。
成績斐然, 打造優質品種
經過三年的培育,恒都內蒙古赤峰基地在和牛品種上取得了顯著成績。目前,已培育出優質和牛達三千余頭。經過技術團隊三年來不斷積累經驗、完善規范流程,犢牛死淘率從最初的20%降低至7%這些和牛生長速度快,6月齡體重可達約200公斤。在肉質方面,其大理石花紋等級可達A5級,脂肪含量適中,口感鮮嫩多汁,深受消費者喜愛。在品種迭代方面,繁育團隊預期在今年推出新代級和牛品種,力爭于2027年培育出能夠全方面對標甚至趕超澳洲頂級和牛的和牛品種。
恒都內蒙古赤峰基地 圖片來源:恒都農業集團
精準育肥,構建高效養殖體系
在育肥技術研發中,基地針對和牛的生長特性,創新建立"分階段精準育肥模型"。基地研發出3套專屬飼料配方:犢牛哺乳期采用高蛋白初乳替代品,斷奶后至6月齡使用高纖維過渡飼料,6月齡至出欄前3個月啟用高能量育肥套餐。各階段制定不同的飼料配方和飼喂方式,實現精準營養供給,新飼養方式飼料轉化率較傳統飼養方式有極大提高。
精細分割 ,保障產品質量
在屠宰分割過程中,基地根據多次實驗得出了和牛胴體經過72小時以上的排酸,在嫩度、風味和安全性上顯著優于未排酸的普通牛肉。同時為各部位肉制定了與和牛分割的行為規范準則。各階段嚴格按照規定標準執行,確保產品質量以獲得消費者認同。
精細分割 圖片來源:恒都農業集團
規范標準,引領行業發展
在培育過程中,恒都內蒙古赤峰基地注重標準化建設,先后制定和完善了10 余項和牛養殖標準,涵蓋繁殖技術、飼養管理、疫病防控、肉質評定等多個方面。例如,在繁殖技術標準中,明確了和牛凍精的質量要求、人工授精操作流程和胚胎移植技術規范;在飼養管理標準中,規定了不同生長階段和牛的飼料配方、投喂量和飼養環境要求;在評級管理標準中,規定了嚴格的評級制度,根據脂肪含量、肌肉顏色、脂肪顏色、肉質彈性及紋理四個指標的最低等級裁定評級結果。這些標準的制定和實施,不僅提高了基地的養殖效率和產品質量,還為行業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三年匠心,一'牛'驚人" 不僅是對恒都農業集團內蒙古赤峰基地三年努力的總結,更是新的起點。未來,基地將繼續加大科研投入,不斷提升和牛的品種性能,完善產業標準體系,推動內蒙古和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肉牛產業安全和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牛肉的需求做出更大貢獻。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