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新形勢下煙草專賣打假打私工作的思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25





      在新形勢下,煙草專賣行業面臨的打假打私挑戰日益復雜化、隱蔽化和技術化。隨著電子煙監管趨嚴、跨境電商興起以及犯罪手段迭代,傳統監管模式需加速轉型。以下是針對當前形勢的系統思考與應對建議:

      一、新形勢下的挑戰與特點

      1.技術升級倒逼監管革新

      制假技術:高仿真包裝、激光雕刻、AI生成防偽標識,傳統肉眼鑒別難度增大。

      隱蔽交易:利用現金支付、加密社交工具(Telegram)完成交易,資金流向難追蹤。

      物流分拆:通過“化整為零”“多批次小包裹”逃避海關和快遞監管,單次案值低但總量巨大。

      2.電子煙成為犯罪新焦點

      監管套利:部分企業以“0尼古丁”“霧化器配件”名義生產含尼古丁電子煙,規避技術審評。

      跨境回流:國內非法電子煙通過“出口轉內銷”或代購渠道回流,利用保稅區政策漏洞。

      3. 利益鏈條全球化

      境外生產:東南亞、中東等地成為假煙生產基地,通過第三國轉運至中國。

      洗錢網絡:涉煙資金通過地下錢莊、NFT交易等新型渠道跨境轉移。

      4. 新型消費場景風險

      直播帶貨:主播以“測評”“試用”名義推廣非法電子煙,平臺審核機制滯后。

      外賣代購:通過外賣平臺與店老板達成線上交易,由外賣員代為送達,未成年人身份驗證形同虛設。

      二、打假打私的突破方向

      (一)技術賦能:構建“數據+智能”防控體系

      1. 全鏈條溯源技術

      推廣“區塊鏈+物聯網”電子標簽,實現從煙葉種植到零售終端的全流程數據上鏈,確保不可篡改。

      案例:云南省試點“云煙鏈”,查獲假煙時5分鐘內鎖定泄露環節。

      2. AI深度監測網絡

      訓練AI模型識別社交平臺、直播中的涉煙敏感詞(如“水果煙彈”“代發渠道”),自動封堵違規內容。

      應用圖像識別技術比對包裝細節,快速鑒別高仿假煙(如中華煙天安門圖案微縮文字)。

      3. 大數據風險預警

      整合物流、支付、稅務數據,構建“涉煙犯罪風險畫像”,例如:某賬戶頻繁小額收款且物流地址分散→觸發預警。

      (二)機制創新:打破部門與區域壁壘

      1. 跨部門“合成作戰”

      成立煙草、公安、海關、網信、金融監管聯合指揮部,共享涉煙犯罪數據庫(如“煙草打假信息平臺”)。

      推行“一案雙查”:查處假煙同時追蹤資金鏈,打擊洗錢犯罪。

      2. 重點區域聯防聯控

      邊境地區:中越、中緬邊境設立“聯合檢查站”,采用毫米波人體掃描儀查緝“螞蟻搬家”走私。

      物流樞紐:在義烏、廣州等快遞集散地推行“開箱驗視+實名登記+AI抽檢”三重過濾。

      (三)法律與政策補位

      1. 填補電子煙監管空白

      將合成尼古丁、非燃熱煙草制品(HNB)明確納入《煙草專賣法》監管范疇。

      禁止電子煙廣告變相宣傳(如“健康替煙”“時尚社交”)。

      2. 加重刑罰威懾力

      推動司法解釋將涉煙洗錢、跨境走私列為“情節特別嚴重”,最高可判無期徒刑。

      對電商平臺未盡審核義務的,按銷售額比例處以高額罰金。

      三、典型案例與啟示

      1. 深圳“無人機走私電子煙案”(2023)

      犯罪團伙利用改裝無人機從香港跨境運輸電子煙,單次運量達200公斤。

      啟示:需在邊境線部署射頻干擾系統,并立法規范民用無人機銷售登記。

      2. 河南“直播售假產業鏈案”

      主播通過快手直播銷售假冒電子煙,下游代理發展至2000余人,利用“閃送”同城速遞規避檢查。

      啟示:壓實平臺主體責任,要求直播回放保存至少3年,并接入監管部門實時監控接口。

      四、未來趨勢與建議

      1. 應對“去中心化”挑戰

      警惕Web3.0時代涉煙犯罪利用DAO(去中心化組織)分工協作,需探索“以鏈治鏈”監管模式。

      2.強化國際規則話語權

      推動在RCEP框架下建立亞太煙草打假聯盟,統一電子煙技術標準與跨境執法流程。

      3. 公眾共治體系構建

      推行“舉報假煙積分獎勵”,積分可兌換免稅卷煙額度;

      在中小學開設“煙草危害與真偽鑒別”課程,從需求端壓縮假煙市場。

      新形勢下,煙草打假打私需從“被動圍堵”轉向“主動防控”,通過技術穿透黑灰產鏈路、機制重構執法合力、法律壓實主體責任,形成“源頭阻斷—精準打擊—生態治理”的閉環。同時,需警惕犯罪團伙利用元宇宙、生成式AI等新技術升級犯罪手段,持續保持監管體系的動態適應性。(江岸煙草  張巍供稿)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