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3D心理沙盤,藏著1000萬人的心靈地圖,人工智能正以我們未曾預料的方式重新詮釋百年心理學智慧。
2024年的量子位MEET 2025智能未來大會上,一個名叫“3D在線心理沙盤”的有趣產品映入大家眼簾并獲得了「2024人工智能年度杰出產品」殊榮。這就是心言集團旗下測測APP推出的創新泛心理應用——3D心理沙盤。
2022年,測測依托心理學的“沙盤療法”,自主研發并上線3D心理沙盤。3D心理沙盤不僅降低了心理沙盤的體驗門檻和成本,也實現了技術創新與人文關懷的完美融合,讓用戶可以在3D沙盤中隨心搭配出自己想要的“世界”,堆山造海、懸空掩埋、陰晴雨雪、建城造院均有相應的功能實現,為廣大用戶提供了便捷、高效、經濟的心理支持方案。3D 心理沙盤利用先進的虛擬現實技術,為來訪者營造出逼真的場景;此外,3D 心理沙盤擁有豐富的道具庫,包括各種動物、植物、建筑物、人物等。用戶在體驗的過程中可以實時了解來自系統的反饋與分析,幫助來訪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為和心理。3D 心理沙盤還支持多人協作模式,來訪者可以與家人、朋友一起進行沙盤游戲。這種多人協作模式可以增強來訪者的社交能力和溝通能力,促進人際關系的改善。同時,多人協作還可以讓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為來訪者提供更多的啟發和支持。
從地板游戲到數字療法
沙盤療法的起源可追溯至1911年。英國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觀察到兒子們在地板上用玩具創造微型世界的神奇力量,記錄在《地板游戲》一書中。這一發現被兒童精神病學家瑪格麗特·洛溫菲爾德發展為“世界技術”,最終由多拉·卡爾夫融入榮格分析心理學思想,形成現代沙盤游戲療法。
在傳統沙盤治療室中,藍色沙盤裝著細沙,三面墻的架子上擺放著上千件微縮模型:人物、動物、建筑、自然元素。來訪者自由選擇物件,在沙盤中構建場景,而咨詢師則以“靜默的見證者”身份陪伴。
“沙盤是‘一座心靈花園’,是內隱生活與外顯生活的‘中間地帶’。”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專家這樣描述。這種非語言表達方式特別適合兒童青少年及難以用言語表達復雜情緒的人群。
榮格心理學認為,沙盤中的意象是無意識心理內容的象征性表達。當來訪者自由創作沙畫時,被壓抑的情緒、沖突得以安全釋放,意識與無意識開始對話。
這一過程促進了個體的心理整合與自愈。
當沙盤遇見3D與AI
傳統沙盤療法雖效果顯著,卻面臨空間、時間和專業資源的限制。2022年,心言集團依托心理學“沙盤療法”,自主研發并上線3D心理沙盤,打破了這些局限。
在技術創新上,測測3D心理沙盤實現了四大突破:
無限沙具庫:突破實體沙盤玩具數量限制,提供數千種3D模型,用戶可自由縮放旋轉。
環境模擬系統:實現堆山造海、懸空掩埋、調節陰晴雨雪等自然場景。
多人協作模式:支持親友共同參與,增強社交互動與理解。
實時AI分析引擎:后臺算法即時解讀沙盤意象。
該產品上線后,獲得了眾多用戶的喜愛。截至目前,測測3D心理沙盤已吸引了超過1100萬人次的體驗。3D 心理沙盤的高度沉浸感和互動性,更好地激發了來訪者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幫助他們深入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從而提高了心理治療的效果;也憑借其獨特的線上解讀形式,為心理治療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為心理治療行業的進步貢獻了一份力量。
2025年3月3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曹雪濤率隊赴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圍繞“12356”心理援助熱線、重點實驗室建設、流行病學調查及科普宣教等重點工作,實地考察中心相關業務功能區并了解有關工作進展情況。心言集團自行研發的“3D在線心理沙盤”受邀入駐國家心理健康與精神衛生防治中心進行成果展示,憑借其獨創性、創新性與專業性,“3D在線心理沙盤”讓人眼前一亮并廣受好評。
一方沙盤,承載著千萬中國人心靈解壓的樸素愿望。隨著AI心理服務在更多城市的鋪開,數字防線正在守護青少年的“心靈晴空”。曾經被噩夢困擾的17歲少女小芳,通過六次沙盤擺放,最終在虛擬河畔找到了內心的寧靜;28歲的焦慮癥患者小趙在沙盤世界中化解了與父親的權威對抗……
當科技與心理學在這片數字沙海中相遇,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自己內心世界的治愈者。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