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未散時,我已在漢陽的巷口整理好制服,胸前的徽章映著路燈微光。作為煙草市場稽查員,我的日常是穿梭于市井煙火間,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卷煙流通的軌跡,用目光織就一張無形的秩序之網。
那日接到匿名線索,說城區的茶城后巷常有異動。我們循著青石板路摸過去,潮濕的磚縫里還滲著昨夜雨水的氣息。蹲守到暮色漸濃時,終于瞥見兩個鬼祟身影抬著紙箱拐進巷尾。追上去的瞬間,紙箱里散落的卷煙包裝泛著可疑的油光——果然又是假煙作坊的殘次品。店主辯解時,我注意到他顫抖的指尖沾著未干的墨跡,那是私印防偽標識留下的痕跡。依法扣押時,他頹然蹲在墻角的模樣,讓我既感執法之重,又嘆市井之艱。
轉天巡查社區便利店,老板娘正踮腳整理貨架。這家開了二十年的老店,玻璃柜里永遠擺著整齊的卷煙條盒。“王姐,許可證該換了。”我遞上新印的宣傳冊,她立刻放下抹布翻出舊證,絮絮說著最近進貨時發現的異樣包裝。這種默契的信任,是無數次耐心普法換來的。臨走時她給我一顆薄荷糖,糖紙在陽光下折射出細碎的光,像極了我們守護的這片市場的微光。
月末的案情分析會上,投影幕布映著各色卷煙樣本。假冒的“黃鶴樓”防偽標簽在紫外燈下現出扭曲的暗紋,走私煙的條形碼掃不出任何信息。同事老張指著照片說:“這批貨的包裝紙比正品薄0.1毫米。”我摩挲著證物袋里變形的煙盒,突然想起茶城后巷那個蹲在墻角的身影——或許他本也是想守著生計的普通人。
華燈初上時,我站在鸚鵡洲大橋上看車流。霓虹燈牌在暮色中次第亮起,便利店櫥窗里的卷煙陳列柜泛著暖光。這座城市的煙火氣里,有我們查扣非法卷煙時飛揚的塵土,有普法宣傳冊上未干的墨香,更有無數守法商戶窗前那盞始終亮著的燈。作為市井緝光人,我們追逐的不僅是非法交易的陰影,更是要讓每一縷合法的煙靄,都能在陽光下舒展成安心的形狀。(武漢漢陽煙草:劉震江)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