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清廉建設為筆 繪就基層治理現代化新圖景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27





      在大別山南麓的紅色沃土上,湖北省紅安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正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將清廉建設作為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關鍵抓手,探索出一條具有紅安特色的 “清廉煙草”建設路徑。從廉政家訪的溫情監督到“碼上”糾風的智慧賦能,從紀律黨課的思想淬煉到風險清單的精準防控,一系列創新性舉措正在這片革命老區落地生根,為新時代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提供了鮮活樣本。

      一、壓實責任鏈條:構建全域覆蓋的廉政建設體系

      縣局黨組將黨風廉政建設與經營管理深度融合,通過建立黨員干部基層聯系點制度,推動黨組班子成員每人掛鉤 2-3個基層部門,實現“一崗雙責”從紙面到實地的轉化。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分層分級開展廉政談話14場次,覆蓋“一把手”、領導班子成員、關鍵崗位負責人等重點人群,形成“黨組-部門-崗位”三級責任傳導機制。

      在紅安縣局辦公大樓走廊,構成獨具特色的廉政文化陣地。而清風談話室里,一場場“咬耳扯袖”的廉政家訪正在進行——縣局黨組創新建立“家庭+單位”雙監督模式,由班子成員帶隊走訪干部職工家庭,通過“拉家常”式溝通了解 “八小時外”生活圈。“這種方式讓監督有溫度更有力度,既提醒干部廉潔自律,也讓家屬成為廉政監督員。”局黨組書記張勝全在廉政家訪座談會上表示。

      除此之外,該局將興趣小組建設作為廉政建設的延伸載體。書畫、攝影、文體、種菜等5個興趣小組蓬勃開展活動,不僅豐富員工業余生活,更通過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筑牢思想防線。“參加種菜小組后,大家在勞作中體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也更明白廉潔自律的重要性。”青年員工王磊的感悟折射出興趣小組的育人實效。

      二、筑牢政治根基:打造警示教育的紅安樣板

      “這起案例中的年輕干部因小節失守最終釀成大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警醒。”在紅安縣局警示教育大會上,縣紀委監委領導正結合本地案例講授紀律黨課。該局創新建立“內?地”協作機制,與縣紀委監委構建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平臺,今年已邀請紀委監委領導開展專題授課1次,組織觀看《零容忍》等警示教育片4場,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成為常態。

      在七一建黨節前夕,一場別開生面的紀律黨課正在進行。黨組書記結合紅安“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的革命歷史,將紀律建設與紅色基因傳承深度融合。“我們把清廉文化與傳統節日相結合,在春節、端午等節點開展清廉家書征集、紅色家風故事會等活動,讓廉潔教育融入文化血脈。”縣局黨建工作負責人介紹道。

      針對基層“小微權力”監督難題,紅安縣局繪制“三張清單”作戰圖——權力清單明確28項基層職權邊界,負面清單列出15條禁止性行為,風險防控清單細化9大領域36個風險點。配套建立固定公示欄,每月公開雙隨機檢查結果、行政許可等12類重點信息,通過“陽光運行”破解信息不對稱問題。零售客戶李建國感慨:“現在許可證辦理進度在公示欄一目了然,心里更踏實了。”

      三、正風肅紀提質:創新基層監督的智慧路徑

      該局嚴格落實全市系統清廉煙草建設規范,建立“月檢查、季通報”機制,今年已開展監督檢查11次,發布通報3 期,推動問題整改4項。

      對年輕干部的教育管理成為清廉建設的“重頭戲”。該局開設“青廉課堂”,通過讀書會、案例研討、紀法知識競賽等形式,為85后年輕干部定制“廉潔套餐”。“參加黨章黨規黨紀培訓后,我對底線思維有了更深刻理解。”剛走上管理崗位的90后干部梅亮坦言。目前已開展年輕干部專題教育7場次,簽訂廉潔從業承諾書70份,建立“導師+紀檢”雙培養機制。

      在監督創新上,紅安縣局構建“立體監督網”:從零售客戶、公安、市場監管等領域續聘6名廉政建設監督員,覆蓋基層治理各維度;開發“碼上”糾風微信平臺,群眾掃碼即可反映問題,實現監督“零距離”;通過跟片走訪、參與誠信自律小組會議等方式,今年已收集群眾意見49條,解決訴求36件。“這種開門納諫的監督模式,讓權力運行更透明。”群眾監督員黃金梅評價道。

      從清廉文化浸潤到制度籠子扎緊,從“關鍵少數”引領到全員參與共建,紅安縣局的清廉建設正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挖紅安紅色文化中的廉潔元素,打造系統性清廉教育矩陣,讓清廉成為紅安煙草的鮮明標識。”局黨組書記的話語中透著堅定。在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征程上,紅安縣局正以“趕考”姿態書寫著新時代清廉建設的答卷,為行業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梅亮)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