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撈解鎖企業公益新形式:社會需求驅動型模式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05





      餐飲企業該不該做公益?如何做好公益?當行業還在爭論這些問題時,海底撈已經邁出了一步,將火鍋桌延伸到社會需求層面。從助力非遺產品發展到城市街角的暖“新”驛站,海底撈用獨特的“社會需求驅動型”發展模式,重新定義商業與公益的共生關系。

      非遺活化:地方特色調味品成為鄉村振興的“味覺引擎”

      貴州苗鄉的小眾美食“魚醬酸”,借助海底撈遍布全國的上千家門店,走到了億萬美食愛好者的餐桌上。海底撈不僅派駐專人到雷山進行駐場工藝幫扶,還將其業內領先的生產管理和食安管理經驗帶入當地工廠,大規模的采購合作也極大地拉動了當地經濟。與海底撈的合作,有力推動了雷山縣以魚醬酸為支點,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這種“文化IP+產業賦能”的雙輪驅動模式,讓公益不再只是單向輸出,而是形成了“產品創新-文化傳播-經濟反哺”的閉環。

      空間革命:門店成為城市文明的“第三空間”

      海底撈門店等位區的“暖‘新’驛站”成為新就業群體的臨時歇腳站,提供微波爐熱飯、充電樁補能、飲水機解渴等服務,甚至為環衛工人定制了暖心禮包。海底撈將餐飲場景轉化為城市公共服務網絡的節點,讓商業空間承載起社區溫度。

      教育深耕:從山海青年計劃到鄉村學校改造

      海底撈不僅在家鄉四川簡陽創辦了學校,還分別向簡陽市雷家學校和江源學校捐贈了籃球架、書架等設施,為基礎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此外,海底撈通過“山海青年”行動計劃,聚合企校村三方優勢資源,促進鄉村基層治理和人才培養。同時,通過組織聯建和人才聯育,海底撈還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也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實和就業機會。

      海底撈用實踐證明,真正的社會責任不是附加題,而是企業戰略的必選項。從舌尖到心間,從田間到城市,海底撈將公益融入企業基因,讓每一次沸騰的火鍋都溫暖整個社會。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