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湖北省“科普引領?終結結核”診療技術巡講啟動會隆重舉辦。本次活動由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局、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實驗室主辦,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局、湖北省結核病防治臨床技術指導中心(武漢市肺科醫院)承辦,湖北省結核病專科聯盟、體必康生物科技(廣東)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旨在依托系列科普巡講,系統普及結核病防治領域的專業知識與科學理念,聚焦專業講師團隊建設,通過前沿理論的傳遞和新技術的普及,全面增強防癆工作者的業務素養與診療服務效能,為實現“終結結核”的目標貢獻湖北智慧力量。
湖北省“科普引領?終結結核”診療技術巡講啟動會現場
1、啟新程:共推結核防治科普新實踐
本次活動特邀多位嘉賓出席,包括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疾控處四級調研員向攀,武漢市肺科醫院黨委書記李剛、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曾念軍、副院長李月華,廣州實驗室主任助理兼辦公室主任汪會盛、研究員畢利軍、研究員助理謝槿希、高級工程師李平俊。同時,來自湖北省的一百余位名專家學者與講師團成員也齊聚現場,共同參與這場啟動會。
湖北省“科普引領?終結結核”診療技術巡講啟動會現場
本次會議由武漢市肺科醫院副院長李月華、魏雙共同主持。
武漢市肺科醫院黨委書記李剛在致歡迎辭中介紹了武漢市肺科醫院的發展歷程,并提出,今年是武漢市肺科醫院建院75周年,期待以此次啟動會為起點,各位同仁依托專業優勢深化交流合作,讓科學防治理念更精準地觸達公眾,讓創新實踐成果更好地服務臨床一線,共同為筑牢湖北省結核病防控屏障、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貢獻更大力量。
武漢市肺科醫院黨委書記李剛致辭
廣州實驗室主任助理兼辦公室主任汪會盛隨后發言致辭,他介紹了廣州實驗室的由來,提出人才培養、科學普及對于如肺結核等呼吸系統疾病的重要意義,并強調多學科協同與前沿技術應用在終結結核中的關鍵作用,呼吁跨機構、跨領域持續聯動。
廣州實驗室主任助理兼辦公室主任汪會盛致辭
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疾控處四級調研員向攀致辭中表示,終結結核任重道遠,需久久為功。市衛健委將加大防控工作力度,科普結核病防治知識,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加快新技術的應用,強化耐藥結核病防治。
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疾控處四級調研員向攀致辭
隨后,現場進入啟動儀式環節,伴隨大屏幕點亮,標志著湖北省結核病科普工作正式啟航,期待未來講師團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帶領同行與基層醫療人員應用先進技術,向公眾精準傳遞科學防治理念,以專業力量為支撐,持續為公眾健康科普工作注入動能、提升效能。
湖北省“科普引領?終結結核”診療技術巡講啟動儀式
2、聚合力:多方聯動探討科普大布局
在專家報告環節中,來自廣州實驗室與武漢市肺科醫院的專家們分別從項目規劃、人才支撐、科普落地、成果轉化等維度展開深度分享,為湖北省結核病防治科普工作的系統推進勾勒清晰路徑。
廣州實驗室主任助理兼辦公室主任汪會盛對科學普及與成果推廣重大專項進行了介紹,闡釋了專項背景與意義,并分享了目前開展工作的成果。他表示,目前以人才培養與科學普及為抓手,助力先進成果推廣的路徑與模式已趟出,是落實“雙轉化、雙推廣”理念的重要舉措和必然選擇。
廣州實驗室主任助理兼辦公室主任汪會盛作報告
廣州實驗室研究員畢利軍圍繞“創新人才助力醫院高質量發展”分享時指出,醫院高質量發展,人才是核心驅動力,強調需注入醫療健康新質生產力,兼顧專業能力與科普意識,構建開放生態,形成良性循環,為終結結核提供人才支撐。
廣州實驗室研究員畢利軍作報告
廣州實驗室研究員助理謝槿希以“科普:從認知到行動的變現”為題進行了專題分享。她強調,無論是專業科普、還是大眾科普,關鍵是實現“價值引領”。科普工作對于國家戰略布局而言,分量舉足輕重。為此,必須遵循“雙轉化、雙推廣”的準則,打造創新的運行機制和全方位的科普傳播體系。
廣州實驗室研究員助理謝槿希作報告
廣州實驗室高級工程師李平俊在“結核病診斷科技成果轉化”報告中提到,近年來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結核病的診斷方法取得不少突破。廣州實驗室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分枝桿菌培養監測儀、細菌分散計數儀等一系列新型產品,為結核病的診防工作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廣州實驗室高級工程師李平俊作報告
武漢市肺科醫院副院長李月華在“科普先行?終結結核”湖北省巡講計劃報告中,對湖北省結核病防治科普骨干人才的培養與科普巡講工作的實施細節進行了全面部署。她指出,接下來的半年時間,將聯動科普專家智庫,打造高質量的科普講師團隊,到各地市州進行更高效的深入巡講交流。
武漢市肺科醫院副院長李月華作報告
3、論前沿:專家共探診療技術新突破
下午的學術交流會中,多位專家圍繞結核病診療的難點與熱點展開深入探討。通過專題報告與案例分析,系統梳理當前防治工作的關鍵問題與優化策略。
武漢市肺科醫院結核病控制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曉君講解了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相關內容,以及《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24-2030年)》的總體目標、規劃指標和防治措施,重點強調了湖北省的相應調整指標。
武漢市肺科醫院結核病控制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曉君作報告
武漢市肺科醫院耐藥結核病區副主任金武以“使用免疫抑制劑人群合并結核的診療策略及其研究進展”為題,針對生物制劑、JAK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等12類免疫抑制劑使用者,提出“用藥前必篩查、高風險先預防”的LTBI管理策略。
武漢市肺科醫院耐藥結核病區副主任金武作報告
武漢市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II病區負責人楊澄清報告聚焦肺彌漫性病變鑒別診斷。他提出,當面對肺彌漫性病變這一“同影異病”迷宮,需以HRCT為羅盤,循形態—分布—伴隨征象三維坐標,在急性與慢性、感染與腫瘤、間質與實質的交織中,找到個體化診斷出口,實現從影像迷霧到精準決策的跨越。
武漢市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II病區負責人楊澄清作報告
武漢市肺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蔣鈺輝,以“胸腔鏡手術在結核病診療中的應用”為題,系統闡釋微創技術如何為耐藥、毀損肺、膿胸等復雜結核病例開辟新路徑。他提出“感染先行、影像精判、多學科護航”原則,通過單孔胸腔鏡完成膿胸廓清等術式,為傳統手術禁忌患者重塑呼吸功能與生活質量。
武漢市肺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蔣鈺輝作報告
武漢市肺科醫院藥學部主任周銘圍繞“抗結核TDM臨床應用”主題展開報告,闡述了治療藥物監測(TDM)在結核病個體化治療中的核心價值。通過26種血清藥物濃度檢測與62種基因檢測技術,結合NAT2等代謝基因型,精準評估異煙肼、利福平等關鍵藥物暴露水平,成功指導5例復雜患者實現劑量優化與療效提升。
武漢市肺科醫院藥學部主任周銘作報告
武漢市肺科醫院檢驗科主管技師吳明以“檢驗與臨床——適宜技術應對結核感染”為題,系統梳理了結核感染的實驗室診斷路徑。她以“留高質量痰、用對檢測法、讀準結果”為主線,將傳統涂片、液體培養與Xpert MTB/RIF、IGRA等新技術串聯成階梯式方案,為基層與專科提供精準、可及的診斷模板。
武漢市肺科醫院檢驗科主管技師吳明作報告
4、建精兵:鍛造科普骨干硬核隊伍
為建設結核病科普骨干人才隊伍,當日下午,舉行了湖北省結核病防治科普骨干人才選拔活動,通過嚴謹評審機制遴選一批兼具專業深度與創新思維的人才,打造一支兼具專業深度與社會影響力的科普力量。
后續將依托系統性機制,推動科普內容研發與實踐應用的深度融合,為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區域健康傳播網絡完善、公眾健康素養提升提供戰略支撐。入選人才將深度參與專業科普與大眾科普行動,通過多元場景觸達社會單元,推動結核病防治先進技術與理念從省級醫療機構向全民滲透,為健康中國戰略注入創新動能。
湖北省結核病防治科普骨干人才選拔會
5、向未來:筑牢全民健康防護新屏障
此次湖北省“科普引領?終結結核”診療技術巡講啟動會的召開,既是多方資源整合與專業力量聚合的重要實踐,更是推動結核病防治領域專業化、體系化發展的關鍵布局。
展望未來,期待以此次啟動會為支點,進一步深化跨領域協作的廣度與深度:依托科普巡講的體系化推進,實現防治知識的精準觸達與健康理念的高效滲透;通過前沿技術的推廣與專業人才的鍛造,加速科研成果向臨床效能的轉化,提升行業整體診療服務的標準化與專業化水平。
這場覆蓋全省的科普與技術巡講,將不僅成為結核病防治領域的標桿性實踐,更能為健康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湖北方案”。以專業為基、以合作為橋,在“終結結核”的征程中,共繪全民健康新藍圖,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可持續的協同力量。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