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土耕耘金穗滿,山水織畫金銀夢”社會實踐隊永修行紀實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22





     為深挖紅色資源富礦,賦能鄉村全面振興,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沃土耕耘金穗滿,山水織畫金銀夢”社會實踐隊近期深入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開展了一場融合紅色基因傳承與鄉村振興探索的沉浸式社會實踐。隊員們以腳步丈量紅色熱土,用專業服務鄉村發展,在革命精神洗禮與基層實踐錘煉中,為永修縣鄉村振興注入澎湃青春動能。

    圖片1.jpg

    圖片2.jpg

     一、紅色鑄魂,在歷史深處汲取振興偉力

     實踐隊將傳承紅色基因作為核心主線,在永修這片紅色熱土上展開深度研學。莊嚴肅穆的永修革命烈士紀念塔前,隊員們高舉右拳莊嚴宣誓,誓言賡續紅色血脈、講好中國故事,鏗鏘之聲回蕩松柏之間;他們俯身輕撫碑墻上的烈士英名,決心將塵封的壯烈事跡傳播遠揚。

     在王經燕紀念館,一封“猛進,猛進,學成歸來殺賊”的泛黃家書,讓隊員們深刻體悟革命伉儷張朝燮、王經燕“舍小家為大國”的赤誠信仰與犧牲精神。

     走進蕭克將軍展示館,將軍精準研判戰局的戰略智慧,啟發現場師生深入思考鄉村振興中“因地制宜”的科學規劃之道,隊員們感慨革命先輩的戰略思維與奉獻精神正是破解鄉村發展難題的金鑰匙。

    圖片3.jpg

    圖片4.jpg

     二、鄉村扎根,用專業智慧服務民生發展

     實踐隊聚焦永修縣淳湖村,開展多層次、立體化的深度調研與精準服務。隊員們行走村中,切身感知民生溫度,見證了“泥濘路”變“舒心居”的鄉村蝶變,老黨員王大爺動情講述道路暢通后兒子歸家頻率倍增的故事。

     面對產業瓶頸,團隊發揮經管專業優勢,協助村委規劃“水稻+小龍蝦”生態養殖鏈,探索“紅色故事+農耕體驗”的農旅融合新模式,為產業破局提供智力支持。

     針對村內豐富水域帶來的夏季溺水風險,隊員們化身安全防線構筑者,深入村民家中普及防溺水知識,沿水域巡查增設警示標識、清理隱患,筑牢安全根基,贏得村支書“孩子安全了,發展旅游才有底氣”的由衷贊嘆。

     在專題座談會上,隊員們與老黨員共謀紅色文化傳承新路徑,提出“老黨員口述+青年短視頻創作”模式、設計融合剪紙農事體驗的紅色打卡路線等建議,致力推動“老故事”煥發“新動能”。

    圖片5.jpg

    圖片6.jpg

     三、青春賦能,以點滴服務點亮文旅地標

     實踐足跡延伸至永修文旅融合地標云居山。隊員們值守景區服務崗,維護旅游秩序,夯實鄉村旅游發展基礎;在鄉村文化書屋,精心整理農業技術、鄉土文化等各類書籍,細心分類歸架并設立“鄉村振興薦讀角”,讓知識春風化雨,為鄉村文化振興添磚加瓦。

     景區負責人高度評價隊員們的服務,稱其“理書理的是紙張,更是鄉村文化的脈絡”,充分肯定了大學生為鄉村旅游注入的人文溫度與青春活力。

    圖片7.jpg

    圖片8.jpg

     四、沃土耕耘,摘滿園碩果圓夢金山銀山

     此次社會實踐是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深化“紅色教育+專業實踐+鄉村振興”三維一體育人模式的生動實踐與成功探索。隊員們將永修作為廣闊課堂,將經濟管理的智慧深度融入紅色基因的挖掘傳承與鄉村治理服務的具體實踐,真正實現了“在服務中學、在實干中悟”。

     未來,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將持續搭建優質實踐平臺,引導更多青年學子奔赴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讓青春在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挺膺擔當的壯闊征程中綻放絢麗之花!(供稿: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沃土耕耘金穗滿,山水織畫金銀夢”社會實踐隊  隊員:曾薏龍、劉芝敏、劉子怡、劉悅佳、王增蔚、江振塬、冉翔宇、李亦舒、賴詩琪  指導老師:歐陽覓、袁首陽)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