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肝炎日:從乙肝到肝癌有多遠?現代醫學正在改寫結局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29





    引言:

    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這一天旨在提醒全球關注肝炎這一沉默的“健康殺手”。在肝炎的眾多類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與肝癌的關系尤為密切。數據顯示,我國約80%以上的肝癌患者有乙肝病毒感染史,“肝炎-肝硬化-肝癌”被醫學界稱為典型的“乙肝三部曲”。但是,通過科學認知、早期篩查和規范治療,乙肝并非肝癌的“判決書”。今天,我們將聚焦乙肝與肝癌的那些事兒,重點聊一聊肝癌的治療研究進展

    乙肝:肝癌的“幕后推手”

    肝癌在我國尤其高發,是第4位的常見惡腫瘤和第2位的腫瘤致死病因。我國人口僅占全球的18.4%,但是肝癌年新發病例達到36.8萬人,病死31.7萬人,分別占全球的42.5%和41.8%[1]。其中,約80%以上的肝癌患者都有乙肝感染及肝硬化背景。

    乙肝病毒并不會直接導致肝癌,但它的存在會為肝癌的發生埋下“定時炸彈”。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后,其引發的慢炎癥會持續損傷肝細胞,導致“損傷-修復-再損傷-再修復”的惡循環。在這個過程中,肝細胞可能發生基因突變,逐漸發展為肝硬化,最終演變為肝癌。

    研究數據表明[2]:

    ·乙肝患者發展為肝癌的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00倍;

    ·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有0.2%-1%的概率發展為肝癌,若合并肝硬化,風險增至3%-6%;

    ·年齡>40歲、男、各種原因導致的肝硬化、有肝癌家族史、HBV高水復制、長期飲酒、吸、合并糖尿病、肥胖、接觸黃曲霉毒素等人群發生肝癌的風險更高。

    肝癌:隱匿的“沉默殺手”

    肝癌起病隱匿,早期肝癌常無明顯癥狀,中晚期臨床表現常缺乏特異,如僅表現為腹脹、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癥狀,易被忽略或誤診。約30%的肝癌患者是在常規篩查、體檢或其他疾病診治過程中被發現,未出現相關癥狀或明確的肝癌癥狀。因此,高風險人群如出現以下癥狀需引起警惕[3]:

    1.肝區隱痛:腫瘤生長會牽拉肝包膜或壓迫周圍組織,引發右上腹間歇鈍痛、刺痛或脹痛,多為輕度。

    2.消化道不適:肝臟病變會導致膽汁分泌異常,表現為食欲減退、厭油膩,進食后易惡心、腹脹。

    3.不明原因消瘦:癌細胞生長迅速,消耗大量營養,同時肝功能受損致消化吸收障礙,即使正常飲食短期內仍會明顯減重。

    4.持續疲勞乏力:肝臟癌變后,細胞代謝異常,無法正常合成與儲存能量物質,導致休息后仍感覺全身疲倦。

    5.異常出血傾向:肝臟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肝細胞損傷致凝血因子合成減少,可能出現鼻出血、牙齦出血、皮膚瘀斑、瘀點。

    篩查:肝癌防治的“第一道防線”

    肝癌早期癥狀隱匿,一旦出現明顯癥狀,往往已是中晚期。因此,高危人群定期篩查至關重要

    《CSCO原發肝癌診療指南(2024版)》及國家衛健委《原發肝癌診療指南(2024版)》中明確建議:乙肝患者等肝癌高危人群應該接受至少每6個月一次的腹部B超檢查聯合血清甲胎蛋白(AFP)等檢測;如果檢測發現有肝臟結節或AFP異常,應該通過動態增強CT/MRI進一步明確診斷,必要時進行肝組織穿刺活檢[4,5]。

    目前肝癌的早期篩查主要依靠以下檢查方法:

    現實生活中,不少乙肝病毒攜帶者,因堅持每年體檢,在超聲檢查中發現小肝占位,并進一步通過CT等檢查確診為早期肝癌,獲得手術根治的機會。因此,對于乙肝患者等高風險肝癌人群,定期監測是發現癌變、守護肝臟健康的可靠途徑。

    治療:“協同作戰”精準打擊肝癌

    年來,隨著診斷技術、多學科診療團隊(MDT)模式與治療手段的發展進步,肝癌的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通過外科、介入、放療、腫瘤內科等團隊的協同作戰,結合患者個體特征制定最佳治療方案,給肝癌患者帶來了更多選擇和希望。

    局部治療

    手術治療手術切除是早期肝癌的首選治療方式。年來,創手術飛速發展,腔鏡肝切除術和機器人輔助肝切除術創傷更小、恢復更快,與開腹肝切除術相比有效和安全相當。肝移植也是肝癌根治性治療手段之一,尤其適用于肝功能失代償、不適合手術切除的小肝癌患者。

    消融治療消融治療創傷小、療效確切,對于部分因各種原因不能接受手術治療、單發病灶直徑<5cm和2~3個病灶且最大病灶直徑<3cm、位置適合的早期肝癌患者,用射頻、波或冷凍消融,部分患者也可能達到根治效果

    介入治療適用于早期術后輔助治療或者是中晚期無法通過手術切除的多發肝癌患者。肝癌腫瘤病灶的血供主要來源于肝動脈,這一特點為采用經肝動脈介入治療提供了重要的依據。經肝動脈介入治療主要包括經動脈化療栓塞(TACE)、肝動脈灌注化療(HAIC)和肝動脈放射栓塞(TARE)等。通過將化療藥物和栓塞劑注入腫瘤組織內,阻斷腫瘤血液供應的同時殺傷腫瘤細胞。新技術釔-90球療法,通過介入手術將放射釔-90球精準注入肝癌病灶,進行持續性近距離照射,可以達到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

    放療:適合部分無法手術的患者。對于小肝癌施行立體定向放療(SBRT)可作為追求根治性效果治療手段;而對于中晚期肝癌而言,放療大多屬于姑息放療,目的是緩解或者減輕癥狀,改善生活質量,以及延長帶瘤生存期。對于局限于肝內的大肝癌患者,一部分可通過局部放療轉化為可手術切除,從而可能達到根治目的。

    全身治療又稱為系統治療,主要指藥物控瘤治療,在中晚期肝癌的治療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年來,以靶向藥物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代表的系統治療取得了長足進步。

    靶向治療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可以通過抑制多個與腫瘤增殖和血管生成相關的信號通路來發揮抗腫瘤作用。除了索拉非尼,一些高選擇、敏感和有效的新型分子靶向藥物如侖伐替尼、多納非尼等相繼問世,為晚期肝癌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和生存獲益。

    免疫治療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治療藥物,通過激活自身免疫系統識別并攻擊癌細胞。如卡瑞利珠單抗、替雷利珠單抗等PD-1 抑制劑已在我國先后獲批,并被2024年CSCO指南推薦用于晚期肝細胞癌的二線治療

    聯合治療在肝癌免疫治療的臨床實踐中,應用免疫聯合靶向藥物治療可實現“1+1>2”的效果,阿替利珠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等多種免疫聯合靶向的治療方案已在我國獲批用于不可切除或轉移肝細胞癌的一線治療,同時更多創新且有效的聯合治療方案正在積極探索中。如:安羅替尼聯合派安普利單抗對比索拉非尼一線治療晚期肝癌的Ⅲ期臨床研究(APOLLO 研究)結果顯示[6],相較索拉非尼組,安羅替尼聯合派安普利單抗組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實現翻倍(6.9 個月 vs. 2.8 個月),顯著降低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48%;同時中位生存期(mOS)獲得明顯延長(16.5 個月 vs. 13.2 個月),顯著降低了31%的死亡風險;且安全可控。該研究表明,安羅替尼聯合派安普利單抗作為一線治療,可以顯著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獲益。目前《CSCO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臨床應用指南(2025版)》[7]中已新增“派安普利單抗 + 安羅替尼”作為晚期肝細胞癌一線治療的Ⅰ級推薦(1A 類),為晚期不可切除肝細胞癌的一線治療提供了新選擇。

    病毒治療此外,多部指南中明確指出,對于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癌患者,應強調全程的抗病毒治療和護肝治療策略。

    預防:從源頭阻斷肝癌之路

    乙肝和肝癌的預防需要多管齊下[3-5]:

    1.疫苗接種:新生兒及時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感染的關鍵。

    2.抗病毒治療乙肝患者需長期規范用藥,抑制病毒復制,降低肝硬化/肝癌風險。

    3.生活方式干預:避免酗酒、不吃發霉變質的食物以預防接觸黃曲霉毒素、保持健康的體重、均衡飲食、定期體檢。

    4.高危人群管理:乙肝病毒攜帶者、肝硬化患者等需定期篩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結語:乙肝≠肝癌

    2025年世界肝炎日的主題“消除肝炎,積極行動”不僅是口號,更是可實現的路線圖。通過科學預防、定期篩查和規范治療,我們清楚地看到,乙肝與肝癌之間的距離,正在被現代醫學一步步拉遠。

    參考文獻

    1.Bray F, Laversanne M, Sung H,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4,74(3):229-263.

    2.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 慢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中華肝臟病雜志,2022,30(12):1309-1331.

    3.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指南(CACA)-肝癌-V2.0_2025.

    4.2024 CSCO原發肝癌診療指南.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司. 原發肝癌診療指南(2024年版). 中華肝臟病雜志,2024,32(07):581-630.

    6.Jian Zhou, Li Bai, Jia Luo, et al. Anlotinib plus penpulimab versus sorafenib in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POLLO):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25; Online First.

    7.2025 CSCO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臨床應用指南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