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厚重的書頁如陜北高原般綿延起伏。它不似驚濤拍岸,卻如涓涓細流,穿透巖石,最終匯入心海。書中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在黃土地上的掙扎、奮斗與堅守,仿佛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每個普通人負重前行、追尋光亮的軌跡,讓我明白了何為“平凡世界的真實重量”。
命運賜予每人一方黃土,深耕與否卻在自己。孫少安的故事像極了我們腳下的土地,充滿粗糲與堅韌。家庭的貧瘠如同枯瘦的田埂,箍住了他上學的夢想,卻未能扼殺他對擔當的熱忱。當同齡人或許還在為青春的朦朧而憂郁時,他已早早用年輕的肩膀扛起了“家長”的重擔。他的磚廠幾度興衰,每一次倒下都比上一次更加沉重,每一次的重新站起,都伴隨著更深的傷痕和反抗命運的不屈斗志。這讓我不禁反思:工作與生活中,我們是否也常因一時的挫折而灰心?少安告訴我,真正的擔當不是順風順水時的承諾,而是在責任深陷泥濘、希望幾近枯竭時,仍能咬緊牙關,從瓦礫堆里撿起信念的磚塊,重新壘砌。磚窯可以倒下,但脊背必須挺直。
即使在最深的礦井里,心中也要點一盞不滅的燈。如果說少安是在泥濘里固守家園,弟弟少平則像一顆渴望掙脫地心引力的星辰。他帶著書本深入黑暗、潮濕、危險的煤礦,日復一日地身處艱苦的環境中。支撐他的,是對精神力量無法抑制的渴求。食堂的冷飯剩菜填不飽他對知識的饑渴,礦井下的每一次喘息,都混雜著煤塵與思想的微光。他讓我懂得,環境或許能夠限制我們的肉體,卻永遠無法囚禁靈魂的翅膀。在現實的逼仄中,少平從未停止向精神的高地跋涉。在礦井深處,他讀懂了苦難背后那沉甸甸的分量;在艱苦勞作中,他錘煉出比脊梁更剛毅的精神支柱。
合上書頁,耳邊仿佛回蕩著那句:“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它如同一粒種子沉入心田。孫家兄弟的故事并非神話,它就是千萬普通勞動者用汗水、淚水甚至鮮血書寫的生存史詩。在我們的工作崗位上,也同樣有瑣碎的堅持、不起眼的奉獻、日復一日的操守與無聲的擔當。讀罷此書,我更深地理解了那句“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愿我們都能如書中那些黃土兒女一般,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于艱難處汲取力量,在堅守中鑄就無悔,以滿腔的熱血去經歷風雨。平凡不是平庸的借口,它恰恰為堅守、韌性與微光提供了最廣闊的舞臺。(江夏煙草 李國志)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