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的母親節儉了一輩子。
兒時的母親很苦。幼年喪父,被寄養在她的舅父家,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家庭,有了母親的加入,便吃了上頓沒下頓,母親曾倚著門框餓昏過。年長一點后的母親依然很苦。她也上過學,但買不起文具,母親撿同學寫過的作業本,擦了,用鉛筆頭在上面寫作業……正是因為這些經歷,母親一直很節儉。
工作后的母親很節儉。衣服補丁落補丁、自己還學著做鞋。只有年節或單位有活動,她才穿上她視如珍寶的解放球鞋,解放球鞋的鞋面破了,母親都舍不得拿出去補,自己一針一線密密的把鞋面織起來……她將微薄的工資存起來,一邊貼補母親、弟弟,一邊給自己存嫁妝……
婚后的母親依舊很節儉。衣服雖然沒了補丁,但也鮮少添置新衣。母親對自己是非必要不開支。記憶里母親唯一買過一件“不必要的奢侈品”是一支樣式很簡單的口紅。那是八十年代,母親三十出頭,那時如母親那般年齡的女性都以高跟鞋、波浪卷發、墊肩西服、紅唇為時尚。而母親只為自己買了一只很普通的口紅,而且我只見母親偷偷的對著鏡子涂過一次,便沒舍得再涂……
離婚后的母親下崗了,她便更節儉了。要租房子、要生活、要貼補娘家,沒有了微薄的固定工資收入的母親生活得很不容易。她一天打兩份工。凌晨起來去早點攤做些洗洗涮涮的工作;中午收工后,簡單對付幾口,便去做家政……
母親的節儉是分人的!
忘不掉,在我外地求學的那四年里,母親每年都會買綠皮火車的站票,站四個多小時去看我,每次去都帶我上街為我添置衣服,而她身上的衣服已泛白……
忘不掉,我生了女兒后,母親每每收完早工,舍不得坐五角錢的循環公共汽車,步行半個多小時來看她的女兒、她的外孫女。春天里母親披著晨霧帶著給小外孫的小花外套而來、夏天里母親頂著驕陽帶著打扮小外孫的粉色公主裙而來、秋天里母親吹著寒風帶著她親手為小外孫織的毛衣而來、冬天踏著皚皚白雪帶著給小外孫御寒的大紅色披風而來……
忘不掉,女兒半歲后的一個冬天,發了兩天燒的女兒仍不見好,我帶著女兒來診所打針,兜里只有一百來元的我,忐忑著:打完針,我能不能走出診所?正在這時我的電話響了,是母親。我告訴她,我們在打針。電話掛斷半小時后,診所的門開了,一陣寒風撲面而來,吹進片片雪花,同時吹進來的還有一個人——是母親!她抱過她的外孫女,順便遞給我五百元錢……
我那節儉的母親,我那幾乎摳門的母親!從來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錢,卻總在親人需要時,給予幫助。現在母親老了,我們大家的生活漸漸也都好了起來,我對母親說“想吃什么買給你呀”“逛街買衣服去呀”,母親卻總說“沒什么想吃的”、“沒有看中的衣服”母親的節儉刻進了骨子里。
母親甚至還常常念叨我:過日子不能有一個花一個,得存點錢,備不時之需;過日子不知道節檢,哪存得下來錢;過日子嘛,用多少買多少,吃多少買多少,不能沒有計劃,你看買多了,用不了吃不了,壞了不得丟,這不是浪費嘛……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下,我有了我自己的物欲觀:不攀比、不盲從,生活用度貨比三家,按需所配!
節儉是一種美德,是我母親的美德,也是我中華民族的美德!我們要一代代傳承下去!(江夏煙草 代慧敏)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